并非首次与光伏结缘
事实上,这并非大同第一次跟光伏结缘。
2013年8月,由美国能源部发起并主办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Decathlon,SD)第一次进入亚洲,并最终在大同成功举办。这被看做是推动大同产业转型,特别是推动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当时大同市的迫切愿望,“5万吨多晶硅、1吉瓦太阳能组件、300兆瓦太阳能电站,形成一个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在那一年,大同甚至喊出了“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业基地”的宏伟口号。
“当时,我们也吸引了富士通、协鑫等企业来大同投资建厂,但光伏制造业那时仍处于艰难阶段,这些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并未落地。”王明生说。
虽然全产业链发展的梦想并未在这几年中实现,但整合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发展光伏产业的规划一直都在悄然进行。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结束不久,借着这股新能源风潮,大同市就在紧锣密鼓地优化完善发展光伏产业的路径与策略。“真正启动是在2013年12月,大同市发展改革委委托中科院做了《大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规化研究》,当时就把光伏产业作为采煤沉陷区产业化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提出要兼顾采煤沉陷区治理、光伏产业发展、大同城市转型三个方面。核心内容就是以光伏产业作为综合治理的支撑。”王明生告诉记者。
思路明晰之后,规划的出台也就水到渠成。2014年上半年,《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规划》应运而生,进一步明确了在采煤沉陷区建设大型光伏基地的发展目标。而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则对大同市的光伏发展形成有力的推动。“通知提到了‘统筹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基地建设’,这为我们启动规划中的大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向国家能源局和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汇报后,我们立即着手,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规划及2015年实施方案》。”王明生说。
在这之后,借助专家咨询的力量,大 同市发展改革委针对光伏基地建设中的电量消纳、接入方案、稳定性评估、用地专项规划、技术指标与建设标准、服务方式与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而在技术指标与建设标准研究中,他们提出了在基地建设中采用先进产品的计划,并提出了对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
“这一要求又与当时正在酝酿中的‘领跑者’计划相吻合,在几易其稿之后,最终将基地定位为 ‘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今年四月,山西省正式向国家能源局上报了建设“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的方案。6月25日,批复下达,我国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大同。
据介绍,示范基地的全部光伏电站项目都将采购达到“领跑者”先进技术指标的光伏产品,例如多晶硅和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应达到16.5%和17%以上,高倍聚光和薄膜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应达到 30%和12%以上,所有产品均应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检测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