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可享光伏租地租金和建设运营劳务双收入
齐村乡书记门士敏告诉记者,齐村乡21个村全部都是贫困村,201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50元,其中4个村还是水库移民村。
有移民村村支书对记者表示,该村村民都是从王快水库搬过来的,人均只有二分地,还大多数是坡地,吃饭都不够,大部分村民都要出去打工。由于村里没钱,以前搞修路等公益事业都要靠垫资。
门士敏说,自从三峡新能源来这里建光伏电站,集体的山地荒坡按照150元/亩/年补偿,一次性补偿25年,这笔收入一部分由村委会发给村民,一部分村里留作集体建设基金做村内的公益事业;而村民开垦过的荒地按照880元/亩/年,也是补偿25年,这笔钱全部归开荒的村民。
除了租地收入外,光伏项目建设期的施工安装和维护期定期清洁光伏板的工作都能带动当地居民的劳务收入。
以10万千瓦光伏电站来看,涉及40万块光伏组件的安装和运输,建成后预计能增加就业岗位250个。仅三峡集团曲阳项目从2013年一期开工以来,累计用工近20万人次,人均支付劳务报酬5000多元。
曲阳县发改局局长王平介绍,自光伏扶贫政策出台以来,曲阳县2015年至2017年三年内,每年要建70兆瓦,这些光伏电站的收益按照规定的配比用于扶贫工作,计划三年帮扶补贴6000户村民。
负责当地光伏项目开发的中国三峡新能源曲阳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树伟也对记者表示,在工程建设和道路修建、光伏区域除草、光伏板清洁等方面,尽量就近使用当地劳动力,使得农民打工不离家。据统计,曲阳公司使用当地民工参与项目维护的人员常年保持在50人左右,统计显示在施工期间最高用工人数达到1400人/天。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市长马誉峰就对外表示,政府和企业对“光伏扶贫”积极性高,但农村认知程度不够。尤其是农光互补和家庭分布式光伏扶贫模式,不少农民对光伏设施发电量、收益和补贴力度心存怀疑,让其一下子拿出几万元装个光伏电站暂时无法接受。
此外,马誉峰表示,土地、林业、电力等部门规划不统一,也增加了光伏产业发展难度。例如,同一块地,国土规划为未利用土地,林业规划就是宜林地。光伏产业发展与电网规划建设时间上错位,未能有效衔接,也导致电网接入审批困难。
当时,马誉峰就建议,国家应完善光伏扶贫补贴政策、规划衔接等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事而异,使之更具操作性、针对性。
为解决政策瓶颈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林业局已经到曲阳进行了专题调研。
2015年1月19日,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青平,国务院扶贫开发指导司司长海波一行就光伏扶贫开发建设、推广等工作开展到曲阳进行现场调研。
欧青平指出,目前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村无集体收入,各试点县可考虑通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小型地面发电站,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实现途径。
3月22日,国家林业局资源管理司司长郝燕湘一行也来到曲阳县,对光伏扶贫和造林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郝燕湘表示,发展光伏产业扶贫思路新、效果实。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扶贫的同时,认真研究林业政策,突出资源保护,加强调查研究,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杜绝损毁林木、破坏林地行为。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给予大力支持,处理好项目用地和造林用地的关系,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生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