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萧林路雨、污水管道工程项目西起西城大道,东至江浦路,全长4.36公里,对机动车道进行整修,增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并同步实施雨、污水管及规划管线。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22、杨林塘整治杨林塘昆山段全长26.19公里(含与申张线共线的金鸡河航段约11.2公里),规划航道等级三级。对完善太仓港口集疏运输体系,提高阳澄湖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23、道褐浦(北段)综合整治工程 1)道褐浦主体工程:堤防修建;河道综合整治;闸门工程;配套生态修复工程。2)周边河道连片整治:北湾河、七浦江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24、徐公河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徐公河3.4公里的河道清淤及岸坡整治,50%工程量由昆山负责。
25、淀山湖防洪挡墙加固工程对淀山湖损毁较严重的防洪大堤(虬南~浪浦港段、浪浦港~红庙港段)进行加固和改造,总长度约1.6公里。
26、防汛薄弱隐患整治工程小瓦浦堤防整治、潘泾河整治、司徒街河站闸工程、洞庭湖站闸工程、白鱼潭站闸工程、金阳路积水路段改造等其它防汛隐患整治工程。
27、南部水乡岸线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工程实施范围主要位于红心联圩岸线,东起晨霞路南延,北至锦甪公路。涉及明镜荡北岸线、长牵路港北岸线、澄湖岸线,岸线合计10.1公里。工程包括新建生态挡墙5.1公里,防汛抢险道10.1公里,沿线河口口门控制建筑物工程11座,路堤绿化工程面积约20万平米,河道综合整治12.3公里。
28、杨林塘航道整治水利补偿工程因杨林塘航道拓宽整治工程实施,导致周市镇和巴城镇杨林塘沿线相关站闸等水利工程需要迁建、改建工程及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其中周市涉及排涝站闸等10处水利工程迁建,巴城涉及包括排涝站,防洪闸、桥水利工程的迁建及河道调整,高新区站闸工程迁建。
29、瓦浦河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河道长28公里,包括河道疏浚、新开河道、河道拓宽、老瓦浦河裁弯取直、尺泾范滩泾站北段新建挡墙及堤防工程、排涝站闸、防洪闸等。工程实际已调整为三个工程:1、昆山市瓦浦河(张泾段~沿沪大道河段)整治工程;2、昆山市瓦浦河(陈家泾段~高速公路河段)整治工程;3、瓦浦河综合整治工程。
30、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段)西起阳澄湖沿现有七浦塘拓浚至吴塘,分南、北两支,其中北支利用老河道拓浚及平地开河至长江,全长43.89公里;南支利用现有七浦塘河道入江,全长26.2公里,形成“上段一河、下段两尾”的河道布局。涉及昆山段工程长度约12.6公里。
31、农业园区基地建设(农田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巴城镇高标准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淀山湖镇农田整治工程、陆家镇农田整治工程、锦溪农田整治工程。三、环卫基础设施32、环卫设备更新改造1.对市环卫所保洁范围内的主次干道的1200只果壳箱和350只垃圾桶进行更换;2.新采购3吨扫地车4辆,坦能小型扫地车2辆,8吨高压洗扫车1辆,5吨高压洗扫车3辆,3吨高压洗扫车3辆,电动高压冲洗洗地车4辆,三轮保洁车117辆,电动三轮保洁车30辆,玻璃钢板车61辆,垃圾分类电动收集车2辆,电动巡视车2辆;3.更新改造30辆环卫作业车辆;4.对市环卫所的路面作业工人的工作装备进行全面的更新。
33、昆山垃圾发电厂三期扩建项目拟在现昆山垃圾发电厂西南角林带处,扩建电厂三期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50亩,以满足近远期我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能力。该项目采用BOT运行模式。
34、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在我市第三垃圾填埋场办公区东侧林带,建设一座占地面积约为46亩餐厨垃圾处理厂。利用厌氧技术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设计规模为200吨/天(采用BOT形式)。2城市功能设施建设35、智慧昆山包括11个项目:昆山市人口基础信息库、智慧教育(三期)、公安云建设、公安安全监控工程、智慧卫生(五期)、智慧交通(四期)、昆山市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续建项目、昆山市圩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五期)、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工业重点粉尘排放源监控系统(一期)、昆山市宏观经济数据库(二期)。
(1)昆山市人口基础信息库。项目的建设总体上涉及到计算机及网络软硬件采购与系统集成、应用软件系统涉及开发、人口信息数据归集处理、信息服务与应用等多个环节和过程。
(2)智慧教育(三期)。智慧教育的建设在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可靠、方便高效的智慧云服务的同时,也全力打造了未来教室、云计算辅助教育、智慧校园等一系列的智慧教育体系,优化创新了教育服务体制、提高了教育质量、提升了教育系统管理水平。
(3)公安云建设。搭建公安虚拟化硬件资源池,建设可靠安全的硬件架构;搭载云计算平台,替代遗忘烟囱式的应用和管理架构,提升数据中心效能,提升运维管理质态。
(4)公安安全监控工程。新增300个高清治安监控点,升级改造1200个标清治安监控点。
(5)智慧卫生(五期)。对昆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其应用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功能完善,并为适应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需要,对二三级医院现有系统进行部分完善和应用系统扩展,建立必要的市级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市卫生信息化的现有条件基础上,建成与医改及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相符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其应用系统。
(6)智慧交通(四期)。对前期建设的智慧交通平台进行全面的推广应用,根据各部门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进一步深化,包括新建6个停车场的停车计时收费系统。
(7)\"昆山市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续建项目。\"基于江苏省水资源信息管理平台,针对昆山本地水资源管理实际需求,完善水资源信息化采集和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企业用水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管理,掌握区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使用情况、加强水资源费回收力度、实现对水资源正确评价、合理调度及有效控制。
(8)\"昆山市圩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五期)。\"基于前四期圩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继续推进圩区泵闸站信息化改造的同时,重点推进圩区排涝模型研究,在昆山水利云平台和圩区信息化物联云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功能完整、全面覆盖的圩区信息化系统,科学、可用的排涝模型,智能、可靠的自动运维。
(9)市民公共服务平台。以智能手机,电脑,机顶盒为主要载体,为市民提供新闻、出行、政务、医疗、教育、文化、城市管理等多领域资讯和一站式交互服务。
(10)工业重点粉尘排放源监控系统(一期)。主要面对重点粉尘排放企业的外排粉尘浓度及除尘设施运行状态(开、关)监控,拟对重点粉尘排放企业监控(60个排放点源)。
(11)昆山市宏观经济数据库(二期)。用于存储并对昆山市企业等经济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为今后“智慧昆山”决策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