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已超万亿千瓦时

添加时间:2015-05-19 10:11:39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路径

 

生态环境影响一直是水电开发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水电对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能源转型,步履艰难,按照2020年要达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15%”的计划目标,所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而在能源转型中,水电无疑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是自然环境良好、生态功能重要、生物物种丰富和地质条件脆弱的地区。据专家介绍,受历史原因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水电开发在一定阶段存在“保护让位于开发”、“保护跟不上开发”的现象,部分河段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

 

如何正确处理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呢?专家们一致认为,要按照“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原则,坚持将生态优先的原则贯穿到水电开发的全过程,维护好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

 

据了解,世界各国在水电建设生态管理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瑞典和欧盟建立了“绿色水电”认证制度,美国开展了“低影响水坝”评估,核心就是坚持生态优先。

 

三峡大坝的建设一直伴随着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大气环流、诱发水库地震等等非议。林初学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总体上来看,三峡工程本质上是一项有利于改善长江流域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的工程。三峡水库对下泄流量的调节和控制,可有效变长江水患为水利,积极主动进行生态修复,大大减少洪涝和干旱造成的生态灾难。同样重要的是,从2003年至2014年,11年间累计发电量已突破8000亿千瓦时,相当于累计为社会节约原煤消耗3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硫800多万吨,这就是最大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不可否认的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土地淹没、移民搬迁,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受到影响,对一些鱼类的自然繁殖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国家已经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如中华鲟和长江流域的很多珍稀动植物通过人工引种繁殖,已经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张博庭说。

 

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水电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之路。

水资源管理的调节阀

谈起1998年长江的那场大洪水,摇着蒲扇在长江大堤上乘凉的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长江在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自从三峡工程建成后,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还显著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使万里长江最险要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近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得到有效保护。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已经初步显现。”林初学对记者表示。三峡工程的200多亿调节库容还能发挥抗旱功能,2011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遭遇了70年一遇的大面积干旱,三峡水库及时实施了应急抗旱调度,有效改善了中下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和通航条件,为缓解特大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3年以来,枯水期三峡工程累计为下游补水904亿立方米,为满足沿江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和改善中游航道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峡工程还大大改善了库区航道条件,有力地促进长江航运的发展。2003年至2014年三峡蓄水通航11年间,累计过闸货运量超过了7亿吨,是三峡蓄水前葛洲坝枢纽22年过闸总运量的3倍以上。

张博庭认为,发展水电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利用效率。修建水电工程需要建水库,但目前我国的8万多座水库主要用于灌溉、供水、防洪,水电开发还不能满足新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因此,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