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从互太印染看纺织企业如何适应新标准

添加时间:2015-01-29 11:41:5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企业派息率位居同行业前列
       尹惠来在纺织印染行业已经浸润了44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唱衰行业,说纺织印染黄金期已过。他总是开玩笑说,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据了解,作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即便在全行业不景气的这些年,互太印染仍然保持年7%~10%的派息率,位居同行业前列。
        采访当日,技术人员正在厂房楼顶紧张地调试新安装的印染废气VOCs收集处理装置。据现场一位负责指挥的工作人员介绍,纺织印染废气中VOCs主要来源于热定型机。作为纺织品前处理工艺的重要一环,在热定型时,纺织品上的各种染料助剂、涂层助剂都会以气体形式释放出来。因此,染整环节是工业废气的重灾区。
     “过去如果没有安装这套设备,13楼办公室根本坐不了人,烟气非常刺鼻。”这位负责人透露,这项工程已投资1000多万元,未来将共计投资6000万元左右,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后颗粒物等排放浓度低于10毫克/立方米。“经收集处理后的废料一部分可以重回生产工艺中使用外,通过余热收集还可以用于厂房制冷,回本期仅一年多。” 
      据中纺联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委员王保生透露,国家层面的《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仍在制定中,预计将于今年内出台。
       据了解,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多个行业进行工业废气重点治理,纺织印染行业是其中之一。染整环节是工业废气的重灾区。2008年,我国纺织印染行业VOCs排放量分担率为8.8%,占工业过程VOCs排放的30%以上。
      “印染大省浙江省最早出台地方标准,对新老纺织印染企业提出不同的排放标准。其中,现有企业颗粒物、油烟排放最高限值分别为20毫克/立方米和30毫克/立方米,新建企业最高限制分别为10毫克/立方米和20毫克/立方米。”王保生透露,相关标准制定单位正在积极调研,将通过对全国印染企业调研反馈的情况制定相应国家标准。不过,基于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比其他行业标准严格许多的情况,这一行业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也可能会高于其他行业标准要求。
相关报道
        算不清环保账日子怎么能好过?
        应通过“1+5”模式树立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典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多家单位组织的“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日前启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启动仪式上透露,纺织行业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的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与国际水平仍存差距,但最大的差距还是在观念上,大量中小企业未能转变观念,算不清环保账。因此,今后的环保之路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纺织工业增速同样也会放缓,但是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会加快。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纺织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勇表示,我国纺织工业处在“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纺织强国的梦想。在此背景下,举办生态文明万里行活动,目的就是树立行业典范,真正把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到节能减排上来。
          他希望能够涌现出更多好的示范企业,推动整个纺织行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
据了解,此次万里行活动重点推出了“中国纺织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相关机构希望通过1年~2年的培育和试点,使企业在生态经济、环境、人居、文化、制度等方面均达到行业或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完善纺织行业各项生态指标,把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风险、教育培训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企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符合纺织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机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纺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淮滨将这一评价体系总结为“1+5”模式。
         所谓“1”就是企业的空间布局(布点)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准入条件,符合地方环境和土地利用规划,企业建设地不能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区、主要居民区等,打造企业入园区、集群发展统一管理是试点示范的前提。
          而“5”则是指企业按照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人居、建设生态文化、形成生态管理体系等五大领域或模块,培养和建设企业生态文明并达到试点和示范水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