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环保技术落后10年 治污先导研发储备制度亟待建立

添加时间:2014-11-17 13:49:05 来源:中国工业报

          成立环境医院 探索产业变革新模式
       “当前,我国要加快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应用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等技术,支撑重大环境工程建设。要示范、试验一批生物质燃气利用、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要优先发展一批有前景的环保技术和装备。”
        马燕合表示,要加快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组织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要通过加强战略研究,聚焦国家目标,推进创新发展,应用推广一批技术,示范试验一批技术,集中攻关一批技术。
此外,要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领军企业,以全球化视野来谋划未来。马燕合强调,在加快环保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方面,宜兴有比较好的基础,目前正在建设国家层面的、以环保科 技、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园区,要发挥多方优势努力做好。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作为以环保为主题的高新产业园区,江苏宜兴环保科技园目前正在探索“环境医院”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环境医院就是要给环境看病。”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告诉记者,所谓的“环境医院”治理模式,就是将企业与人才、技术与资本进行深度融合,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这种“环境医院”将为产业提供从咨询、会诊、系统解决方案到实施、设备供应、技术研发、投融资服务、示范推广的全套环境综合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宜兴市环保产业总量已占全国的1/6,占江苏省的1/2,基本形成了以环保工程承包为龙头、设备制造为重点、原辅材料及零配件交易为支撑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其中,水处理设备的市场份额已占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可以看出,良好的产业基础是“环境医院”设立的坚实根基。
据朱旭峰介绍,目前,中宜“环境医院”已经通过专业的梯队建制,借助宜兴环科园长期形成的渠道优势,向全国布局,向全球推进。通过在宜兴建立“环境总院”,在全国建立“环境分院”及“专科门诊”,辐射全球市场。
         在区域合作和战略布局上,中宜环境医院与国内外地区的合作已经全面启动。初步形成了黑龙江哈尔滨、广西南宁、四川成都等8个意向合作城市。同时,还与上合组织、中非中心、东盟中心三大国际平台也形成了合作意向。
        “总体看,我国各项技术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03年左右的水平,落后国际领先水平约10年。”在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日前联合举办的“2014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表示,若按起始研究年限分析,我国大部分环境技术落后15~20年。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技术处处长冯波认为,我国环保技术工作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排放技术法规制定工作需要的治污先导技术研发储备制度。他认为,国家应尽快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治污先导技术研发储备制度。
          关于近日备受产业界关注的科技专项“改革”问题,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在会上解读指出,今后,各个部门的“计划”、专项基金等将按照新的体系及组织方式推进,不再按照领域进行“分块”,而是以凝练相关目标的形式推进。因此,环保科技、环保产业要把握机遇,积极谋划发展。 
        核心技术不足 产业化水平低
        从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来看,我国大部分技术的研究跟踪国际动态比较及时,如过滤、吸附、混凝等。但原创性研究能力与国际相比尚有差距,平均滞后发达国家约13年。曲久辉表示。
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嵩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自行研发应用环境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目前,我国科研成果的实际利用和商业转化程度不高。
        那么,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环境技术到底处于什么水平?曲久辉告诉记者,我国环境问题是在近30年才集中出现并被社会公众所关注,环境技术应运而生。经过专家评估,总体看,起步晚,但研究发展速度快。2000年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环保法规的实施以及国家在环保领域科技投入持续增大,是环境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尽管起步晚,但我国环境技术研究紧跟国际前沿,形成了较全面的研发布局,研究水平整体处于国际中上水平。与此同时,距离国际领先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仍有约15年左右差距。可喜的是,我国的生态修复技术中森林与草地恢复技术、荒漠化防治技术,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中的固定源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源清单技术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曲久辉表示,我国环境技术的研究质量也有待提升。尽管我国环境领域论文发表总数仅次于美国,且增速明显高于其它国家,但我国环境技术论文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SCI论文被引频次显著少于发达国家,原创性技术较少,核心技术创造不足。我国发明专利技术总体质量不高,核心专利技术缺乏。
         而且,从技术产出看,国际上水污染防治技术的主要推动力是来源于环保企业,国外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最多的均是企业。而我国环境技术的研发主体仍然是高校和研究院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企业研发实力均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研发与转化脱节问题突出。发达国家环境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水平高,但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多处于小试或中试阶段,技术产业化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缺乏支撑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排污标准落后 治污先导机制缺失
          从政府层面看,通过制定和严格实施排放标准来提高各行各业的排污控制水平,促使排污者应用更高效的污染防治技术,是在“增长”条件下实现“改善”与“减少”目标的关键。
          然而,目前,除少数污染物项目外,我国排放标准的排污控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准中污染物项目也少于发达国家。
          冯波告诉记者,美国标准中控制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分别为187项和126项,我国分别为110项和60项。
          此外,技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技术因素对制定和实施排放标准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制修订标准过程中,设置污染物排放限值时,既要严格约束排污行为,又缺乏可靠的支持技术,只好通过借鉴国外技术法规暂时化解矛盾;二是由于标准没有可靠的、经过本国工程实践检验的支持技术,往往在标准发布后才仓促地进行实施标准的技术准备,而从标准发布到实施的时间又非常短促,相关企业只好购买国外技术。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