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网荷储互动。该技术将需求侧资源视为与储能、供应侧资源相同的、可调控的资源,实现储能、需求侧资源与电网之间能量的多向交互,从而将储能、需求侧资源能够参与电网调控,引导需求侧主动追寻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配合储能资源的有序(智能)充放电,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2.“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模式与技术的作用与传统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控制相比,“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充分发挥需求侧资源在电网运行中的调控作用。传统电网按“发电跟踪负荷”的常规电网运行控制理论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没有让需求侧资源成为电网调节和消纳新能源的重要手段。而“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技术使电网、需求侧资源形成真正的协调互动,充分发挥需求侧响应资源的调控作用,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实现常规电源与新能源电源的协 调配合。传统电网通过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被动地为新能源进行调峰,提供辅助服务。而“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技术使新能源与具有良好调节和控制性能的可控电源协调配合,因此使得新能源发电向可预测、可调控的方向发展。
第三,实现负荷、储能与电源的协调互动与动态平衡。传统电网运行被动地满足用户侧的用电需求,而“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技术通过完善的信息交互,使电源侧、需求侧不仅能感知自身状态的变化,同时还能获知其他个体的全面的信息,从而使电源、负荷、储能相互之间的全面互动变成了可能。
四、关键实现路径
要从传统化石能源时代发展成为清洁能源时代,必须要经历混合能源时代这个中间体。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区域多能源体”理念及“源网荷储”协调模式与技术,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将电网企业逐步定位成为公用事业型企业,行使电力系统整体规划职能,并且由电网企业实施综合资源规划模式。我国目前电力系统的规划与决策过于分散,专业化程度严重不足,造成电源与电源建设不协调、电源与电网建设不协调等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将电网企业逐步定位为公用事业企业,实施综合资源规划,统筹进行包括电源、电网规划在内的电力系统整体规划,实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与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协调配合、电源建设与电网规划的协调配合,实现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改变其传统的考核与监管机制,避免电网企业攫取垄断利益。这样电网企业就能摆脱目前定位不明的尴尬,同时也使电网企业的运作更公开、更有效率,从而实现“区域多能源体”中要求的多种能源的协调配合以及电源与电网的协调配合。
第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消纳。目前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已经在多个地区开展。这种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的双边合约交易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并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模式。
但是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清洁能源在市场中并不具备竞争力,有些省份甚至明确只 进行火电的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这显然不利于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所有调峰资源,包括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都应当通过建立和运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来支撑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与使用,实现各电源之间的协调互补。
第三,加快开发需求侧响应资源,并且建立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协调运行机制,使得一个双侧随机性波动的系统变成一个较稳定的可控的系统。如上所述,混合能源时代下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双侧随机系统,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需求侧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侧响应资源往往具有虚拟性、不确定性与不可直接量测等特征。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普遍将用电需求作为即取即用的刚性需求,用户负荷的“可调控性”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因此未来需要设法利用需求侧响应资源的可调控性,也就是需求弹性,引导需求侧逐步适应清洁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并且通过储能装置的有序充放电(智能充放电)开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从规划和运行两个层面上同时实现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优势互补,将各种传统化石能源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发电的各种调峰资源,提高火电机组的控制水平,提升火电机组可控制容量,降低电源侧的出力不稳定性。以上的做法就是同时从供需双侧入手,同时降低供需双侧(而不是单侧)的随机波动性,以使得大规模随机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依然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可控的系统。
五、结语
从我国现状来看,要想从传统化石能源时代发展成为清洁能源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能忽视混合能源时代这一重要的过渡阶段。不论是电能市场及其相关的辅助市场机制的建设工作,还是需求侧响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体制机制建设工作,都应当成为以“区域多能源体”理念为核心的能源体制革命的重要内容,它也是在规划和运行两个层面上同时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