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山西七大国有煤企集体陷落 曾强力整合民企

添加时间:2014-09-22 11:36:5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步履维艰
          原本想趁金融危机以低价拿资源的七大主体却在刚完成整合之时就陷入困境。国内煤炭价格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2012年5月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煤炭市场萧条的形势延续至今。
          整体大环境不好是导致煤炭企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在资源整合中背上的沉重包袱也加速了七大煤炭资源整合主体的“衰落”。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山西省正处于兼并重组煤矿建设和以煤为基产业多元发展的集中期,因此各单位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票据等融资金额大幅增加。
           记者掌握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到今年3月底,七大煤炭集团中,同煤集团、晋能公司(由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和山西国际电力合并而来)各种融资已超千亿,晋煤集团将近千亿,其余焦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山煤进出口等四个企业的贷款也都在400亿~800亿元之间。
          由于企业融资的大幅增加,也导致财务费用急剧增加。今年一季度,山西省煤炭企业的财务费用高达67.65亿元,同比增加8亿元,增长13.42%。
         潞安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潞安矿务局,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2000年7月潞安矿务局完成改制工作并变更为现名。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潞安集团的唯一出资人与实际控制人。
潞安集团位于山西省最大的沁水煤田,是全国512户重点企业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煤生产基地。截至2014年3月底,公司拥有全资以及控股子公司52家,其中潞安环能(601699.SH)为其下属上市公司。潞安集团在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72名。
          不过,在煤炭资源整合中,由于历史问题迟迟难以解决,潞安集团也有了沉重的负担。潞安集团一位人士表示,公司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向各地政府缴纳的资源整合保证金14.3亿元,基本是没有办法收回了,也很难用来抵减资源价款。
           该人士还透露,整合煤矿在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标准缴纳税费的同时,各家企业还承担了非煤项目投资、绿化、扶贫等任务,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 
         争议尚存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也一直是在争议中前行的。随着山西省政府相继发布2008年23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和2009年1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及煤炭资源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加速启动。
           而这场强力推进的煤炭资源兼并重组也引发了“国进民退”的大讨论,甚至这场争论现在仍未结束。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山西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不过,直到2012年3月,山西才宣布煤炭资源整合结束。通过三年时间,山西全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多个;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为2∶3∶5的多元办矿格局,资源回收率也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
          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山西在“以安全的名义”驱逐民营经济,煤炭资源兼并重组是改革倒退的标志性事件,也为山西经济失衡带来严重的“体制赤字”。
          作为资源大省,以煤为生的山西自然依靠煤炭来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多年以来,煤炭、电力、钢铁、焦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对山西省财政的贡献在70%左右,仅煤炭对财政的贡献就约有50%。
因此,在煤炭经济衰落时,山西省的经济增长也缺失了“一条腿”。今年上半年,山西全省生产总值609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1%,比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实现全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其中,第二产业完成3027.8亿元,同比仅增长5.1%。
           被视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用电量,更是暴露了山西省经济增长的乏力。上半年,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899.3亿千瓦时,仅有1.4%的增长;其中工业用电量715.6亿千瓦时,增长0.7%。
           港富集团黑色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志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山西煤炭资源已经整合结束两年多了,但整合好的煤炭主体企业都觉得压力巨大,背上了巨大的包袱,很不好过,特别是在煤炭市场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企业想转型发展都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