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目前企业对碳资产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普遍偏弱,要如何做到专业化管理?
林健:现在企业对碳资产存在不同的管理方式,有的是放在财务部管理,有的是放在节能减排管理办公室管理,有些是行政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在管理。我不反对多种形式的管理,但要强调把碳指标当资产管理,只有形成资产管理,然后再进入资本管理,才能进入到所谓的金融管理中。
问:这类碳资产管理公司和你们即将引入的投资机构之间是什么关系?
林健:要消除一个概念上的误解,碳资产管理与碳资产投资是两回事。可能有一些碳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在投资,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但投资人未必会管理,管理者未必是投资人。对交易所而言,其实这是两个服务对象。
碳资产管理和投资不一样。比如交易的程序和方式,是碳资产管理的内容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内容。真正好的碳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做到三件事:第一,为减排企业锁定价格,把减排过程中的价格风险降到最低;第二,对程序性的、政策性的、所有的行政法律法规要熟悉,帮助责任主体完成碳资产合规;第三,发现、聚集并组织对企业手中碳指标感兴趣的投资人,追求效益最大化。
全国排名前五证券公司将入市
问:从你们对投资机构的门槛要求下调也能看出,你们对各类参与者是更加开放的。目前,与你们联系的投资者都有哪些机构?
林健:我很欣喜的是,目前与我们联系的机构各种类型都有,也符合我们的期望。比如,有行业内的“低碳粉丝”,有全国前五位的证券公司,有银行,有大型制造业企业等。
在我看来,资金实力的门槛应该越来越低,未来门槛的设定应该逐渐过度到专业化,就像证券公司一样,让投资人逐渐走向专业化,设立管理规范门槛。
问:投资者进来之后,按照上海的情况首先还是要从企业手上买,现在每天都没有交易的话,投资者如何发挥作用?
林健:履约之后市场冷淡是很正常的,欧盟也有类似过程,这是市场阶段性的表现。其实,现在企业挂牌出售是有的,只要市场开始有人买卖,就一定是处于平衡过程中。因为随着企业卖出,卖的人少价格就会上升,卖的意愿就会越来越高,所以这个过程会刺激卖方,这个是一个走向市场均衡的过程,所以我不太担心这个事情。
问:上海碳市场现在向投资机构开放,如何吸引投资者进入?
林健:我的信心很足。首先,今年上海履约有三个特征,一是全部履约,二是按时履约,三是价格升高履约。价格是走高的,有的企业履约支出好几千万,因此我对市场有信心,因为看到了企业愿意承受成本压力,证明碳指标是真正有价值的。
第二,企业对政策的接受程度很高,看到了企业参与的接受度和积极性。在上海191家纳入企业中,大量是全球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跟大型金融公司的参与热情,给了我很大信心。
第三,交易所也有这样的能力,虽然资金层面没有大型企业多,但在碳这个议题上面,我们肯定是市场引领者,这一点我是很有自信心的。
第四,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家发改委都对碳市场高度重视。政策来自于政府,这些支持也非常重要。
问:与其他试点相比,上海一次性发放三年配额,相对预期明确。
林健:这就是高度市场化下的结果,其实反映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对自己的技术能力、政策框架很有底气;第二,配额方案三年不变,也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化思维方式和手段,我相信,我们的制度设置能够给投资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