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光热产业来袭
韩培刚博士一下飞机,就被包头明媚的阳光晃得睁不开眼。在香港、深圳呆了十几天,被连绵的阴雨天搞得多少有些阴沉的心情,顿时变得开朗起来。
韩培刚是个地道的海归,是包头稀土高新区三年前引进的高端人才。他创立了内蒙古圣和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我是冲着包头的阳光来的。”他带来的项目叫太阳能光热发电,在国际上是比光伏发电更新的一项技术,被国际能源署称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项目一落地,就被列入科技部重大专项。
韩培刚深入了解过光然发电的潜力,据国际上评估,到2015年太阳能将占到新能源产业的30%,他希望内蒙古能抢占先机。所以尽快实现这一项目的产业化,成了他近期四方游说的重点。
他的理想,在阿拉善广袤的大漠戈壁成了现实。
7月的似火骄阳中,记者在占地27平方公里的三花绿色太阳城内,见到了壮观的一幕———
8套巨大的聚光碟整齐地耸立在乌兰布和沙漠中,折射着耀眼的光芒。
这是浙江三花控股集团自创立以来,在我区栽下的“最大一朵花”———投资320亿,采用与以色列合作开发的全球首个碟式太阳能发电技术,建设的国内首家太阳城。
开工两年,首期太阳能发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已建成,到三期将建成百万千瓦级光热发电基地及配套的装备制造基地。
“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90亿千瓦时,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乃至全国输送绿色清洁电力。”三华集团子公司———内蒙古太清光热能源公司总经理助理梁卫平介绍说。
按三花集团董事长张道才的的设想:“此番在内蒙古大规模建设太阳能聚光塔,就是要加快推进太阳能热电技术的产业化步伐。并通过技术研发,做到与火电相当水平。”
这与韩培刚的想法不谋而合。
3.雾霾提速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时限
今年5月,我区再出头条性新闻: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项目获批,外送电力3100万千瓦。
能源项目频频获批的背后,是雾霾围城的压力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
燃煤被指雾霾的“祸首”,于是乎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资源转化、消减燃煤的精确数据。
5个煤制气、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项目分别可减少原煤外运量1.2亿吨和1.4亿吨,降低PM2.5排放浓度分别为2.5%———3.5%和3%———4%。
三花太阳城项目,每年可节省标煤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万吨。
而且所有项目建设期限都指向2017年。这使“建设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进入了倒计时。
结束煤炭市场黄金十年后,我区摆脱煤炭传统产业的束缚,实现转型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