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突破“风电机组出质保”困局

添加时间:2014-07-24 12:56:51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在投标时,风电机组的认证证书有设计评估符合证明、设计认证证书、型式认证、项目认证等多种形式,但是由于产品认证进入中国较晚造成大家对认证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招投标阶段,很多时候大家拿着不同的证书却享受一样的待遇,全然不顾认证证书的限制条件。这就造成了机组的实际状况与认证机组之间出现性能和质量差异的情况存在,从而为机组出现故障后的责任认定问题埋下了隐患。

  因此,买卖双方在出质保问题上的差异主要集中于“对机组故障和大部件失效情况”具体的考核指标上,但由于目前行业缺乏更具说服力的依据,双方在这两点上难以达成共识。

  买卖双方的争议一时难以协调,一位业内人士称:“双方本是合作伙伴,争议却让双方伤到了感情,也伤到了生意,甚至伤到了各自的尊严。”

  这种情况的出现,尤其历史的客观原因。风电技术和产业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是新生事物,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买卖双方对风电机组的技术了解不够深入,当初签订合同时,对于技术条款约定的比较粗糙,有些条款甚至模糊不清,这就为机组出质保时产生矛盾埋下了隐患。

  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开发商在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阶段,也存在自身问题。由于机组属于技术密集型大型机电设备,其所处的现场环境条件、机位排布以及吊装和运行维护都是影响机组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的解释,“这与制造企业和开发企业签订的买卖合同不规范、不严谨以及对技术认知欠缺有关,这些都为后来的机组出质保埋下争议隐患”。

  显然,这是风电产业链条上的应用环节出了问题。风电场存在于风电价值链是末端,是反映市场变化的晴雨表。如果出质保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可能造成风电市场需求困顿,甚至让这个行业萎靡不振,这并非危言耸听。

  也正因如此,鉴衡认证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机组质保市场,这不仅要靠厚实的技术积累,还必须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验收规范,《风力发电机组质量保证期验收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编制完成的。

  从时间节点上看,2012年12月鉴衡认证中心与金风科技、上海电气、明阳风电、中节能、龙源(北京)风电、国华能源、中国风电集团等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和风电开发企业共同完成了《技术规范》的初稿,历经更大范围的意见征询和完善后,2013年8月向国家认监委提交备案申请,2014年2月国家认监委准予备案,并要求鉴衡认证中心做好《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及后续管理工作。

  一位参与《技术规范》编制的专家透露,“制造企业和开发企业对机组出质保的边界条件在理解上存在差异”。机组制造企业认为,只要机组当前状态良好,可利用率和功率曲线等主要运行参数满足要求即可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出质保。而风电开发企业除了关心机组出质保时的当前状态,还担心机组出质保后出现批次性大部件失效及其他潜在问题。

  对此分歧,这位专家的解读是,风电机组是复杂的大型机电装备,使用环境较为恶劣,但对其可靠性要求又相对较高,因此买卖双方在出质保问题上“各有所表”很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机组在出质保上的所有问题最终都可以归到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环节上来,而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环节都会得到严格的流程控制,出质保验收正是对上述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这不仅能对机组状态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机组的潜在风险。

  因此,买卖双方在出质保上的分歧主要集中于“对机组故障和大部件失效情况”具体的考核指标上,但由于目前行业缺乏更具说服力的依据,双方在这两点上难以达成共识。可问题还要解决,怎么办?好在各方都认为风电行业是一个重积累、看经验的行业。基于这样的认识,《技术规范》编写组借鉴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全国风电设备运行质量状况调查报告(2010-2013)》中的数据成果,提出了单台机组故障频次和主要部件故障率指标,尽管在后续讨论中并没有得到一致性认同,但通过深度讨论还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在《技术规范》6.2.1“一致性检查”和6.2.2.3“故障频次分析”条款中得以体现。需要说明的是,机组“出质保”验收试点以后,这两个条款都得到了完善。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