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大唐煤制气重组难抑煤化工热潮

添加时间:2014-07-23 14:32:50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他建议,煤制天然气应仅为缓解终端消费地区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耗、CO2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压力的权宜之计,此外因产业规模较小,谨慎、限制和有条件地发展煤制天然气,且不应集中在严重缺水的西北部地区。“我国完全不做煤制天然气也不太可能,但它像雨后春笋那样快也不太可能,因为技术上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李俊峰认为。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钱宇也认为,煤制气用于供热燃气时,治霾效果明显,但是,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和煤炭资源消耗。其生命周期成本与煤相当,稍高于天然气,低于石油气。他建议,对于发展煤制气所造成的污染转移的问题,有必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煤炭产地的生态环境。同时煤制气企业应采用先进的CCS技术,降低污染排放。
对于煤制气企业采用CCS技术所增加的成本,政府应按减排效果施行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推进实施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总的来说,适度发展煤制天然气可以暂时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压力。长远之计,是开发利用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资源。”他说。 
      新型煤化工成未来化工发展重点
       不过,也有不少积极的声音。记者就当前的煤化工热点问题采访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时,他认为,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预计今后政府将逐步放松对发展新型煤化工的管控,新兴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未来的化工业的发展重点。
邱希哲认为,煤化工项目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煤炭企业、电力企业、油气企业虽然对煤化工项目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多个示范性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层面的批准,但开工状况、盈利能力并不太理想,企业层面并没有从相关项目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项目俨然成为了行业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煤炭行业正在逐渐探底、煤价大幅下降,煤化工项目运营成本不断下调,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多次出台优惠政策帮助煤企和电企上马相关产业园,以期能够帮助企业升级转型、摆脱困境。而新型煤化工行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明显不够,国企央企在该领域无法实现自负盈亏,知名项目也多以财政补贴勉强维持。
        而邱希哲也谈到,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额度较大,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投资额度对地方政府经济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在当前稳增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核心工作的关键时期,只要有关部门批准新型煤化工项目,则地方政府基本全力配合。土地、税收、水源、环保、员工、煤炭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并落实,一定程度帮助煤企和电企加快了项目实施进程。
“在我国,煤化工行业离‘春天’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设想短期内难以实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者应当审慎抉择、仔细规划,切莫为了追求政策扶持而盲目上马新型煤化工项目,否则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邱希哲认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