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山西转型四周年:煤电一体化解开转型死扣

添加时间:2014-07-14 11:19:54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山西之为 方略已定,落实为要。
        对山西而言,转型是方向,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而当转型跨越的改革遇到了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两者就合二为一,迸发出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三项重大改革获得国家授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争取并获准我省开展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煤炭和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动力煤期货交易前期工作等3项重大改革,成为综改区建设的最大突破和亮点。
         煤电一体化改革解开转型死扣。全省34户主力火电企业中,实现联营的26户,扭转了连续5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煤电联营让山西转身向绿、发展升级。
         晋中市灵石县以社会资金为主、项目关联收益为支撑、政府引导资金为保障,成立规模为10亿元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为金融产品与县域经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这些改革既为山西转型发展换出了空间,激活了要素、增强了活力,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山西全面深化改革大有潜力、大有空间、大有可为。
         大项目、好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从2012年开始,我省展开了“项目落地年”“项目推进年”“项目见效年”活动,实行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推进机制,确保重点项目按进度、高质量推进。在此基础上展开“五年五万亿”的投资计划。2013年,全省投资首次迈上1万亿元台阶,这是继GDP跨上万亿后我省发展史的又一个重要拐点,标志着我省进入一个内生动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的区间。
          围绕传统产业循环化、高碳产业低碳化,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浴火重生。煤炭行业,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单井平均规模达到年产120万吨,全行业步入机械化大矿时代,安全生产水平、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以高精尖为目标,围绕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高新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新的增长点。
         产业化是农民收入翻番必由之路。这些年来,各地全力打造晋牌特色现代农业,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切入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以吕梁山、太行山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支持引导百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带动数千个贫困村实施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转型,加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
         2010年,袁纯清书记亲自领题完成《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意见》。全力打造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这一布局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一个大写的“人”字成为山西城镇化进程的全新动力。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是山西在生态建设上的追求。我们提出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共赢。
         领导干部转变作风也是一种深刻的转型。
         打掉官气接地气,扑下身子办实事。从“下乡住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包村”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我省各级干部如今已养成了这样的工作习惯:“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听真话、交真心、办实事”。
     “咱见各级大领导是平常事了,隔几天就有领导来关心咱,帮咱解决钱和技术上的难事。”晋中市榆城坪村农民白秀林如是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仅2012年,在全省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的6000多个贫困村,包村住村干部就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近7万个,新上增收项目2万多个,包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增幅达20%以上。 
        山西之变
       在应对危机中转型是一种定力,在激烈竞争中转型是一种担当,在谋划未来中转型是一种睿智。
 四年之功,带来的是山西的新变化,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从经济速度看,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稳定在两位数,年均增长11.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高出“十一五”全省年均增幅0.3个百分点。2013年增长8.9%,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全省经济总量于2011年突破“万亿”大关,跃上一个新台阶。
        从产业结构看,呈现优化态势。全省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10年为6%∶56.9%∶37.1%,2013年为6.1%∶53.9%∶40.0%。前后相比,一产提升0.1个百分点,二产下降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升2.9个百分点。
          从发展质量看,有了显著提高。以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仅焦化行业经过两年多努力,全省223户炼焦企业整合为80户,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由70万吨提高到200万吨以上,淘汰落后产能近1500万吨,实现焦炉煤气全利用。非煤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工业领域非煤投资占比由2010年的63.1%提高到2012年的67.3%,2013年超过70%。201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4%,占比达到49.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在提升农村产业方面,目前全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了60个基地县,8000个专业村。几年来,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城镇水平,2013年超过7000元大关。贫困地区收入增长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真正受益得实惠。
         特别是随着省外一批知名企业竞相入晋开展产业扶贫,省内民营企业踊跃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深度合作,全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项目投资额不断增加,规模效益渐渐释放。截至目前,58个贫困县已经实施和落地开工的项目233个,涉及总投资799.23亿元,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2个,占到开工建设项目总数的2/3。
        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我省组织开展了城镇扩容提质大行动、大县城建设、百镇建设工程等城镇化重点工作,2011年到2013年累计完成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1160亿元,城镇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大幅提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我省城镇化率为52.56%,近三年平均增幅为1.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的平均增幅,也高于我省“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9个百分点的水平。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全省持续实施六大造林工程,每年造林45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近两年全省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4米,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持续提高。2012年,全省11个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3年全省环境质量继续明显改善。2010年到2013年,全省万元GDP能耗降幅分别为4.6%、3.55%、4.15%和3.8%左右,均顺利完成全年预定节能目标。
        回望四年所走过的路,风风雨雨,一路艰辛,却也有前所未有的收获,可谓是转型跨越一路歌。
非煤产业的比重大了,工业新型化亮点频现;农民的收入增了,农业现代化彰显特色;城乡之间的结合紧了,市域城镇化纵横演变;天地山水的环境变了,城乡生态化立体治理。尤为可贵的是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的意识大大增强,转型跨越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认识,着力“四化”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山西真正找到了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阳光大道。
         今年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市场经济的严酷性、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和加快转型的紧迫性;同时也使我们深切认识到,当下的山西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换挡期、阵痛期,远未到谈笑凯歌还的时候。然而,有这四年的实践,有这四年的积累,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迈过这道坎儿,近期实现2014年经济运行止缓回稳促增,远期实现转型跨越战略目标——一个全新的山西。
挑战与机遇并存,现实与梦想同在。
全省父老乡亲们,让我们共同努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