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中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分析及合作情况

添加时间:2014-07-10 11:43:05 来源:商务部网站


  根据德国联邦环保部信息,仅可再生能源行业创造的就业岗位2004年为16万个,到2006年达到23.5万个,08年上升至28万个,预计到2020年可攀升至31万或35万。根据德国著名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德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欧元,届时将超过机械、汽车等行业成为德国第一大产业。目前德国节能环保产业带动了对工程师、项目开发人员、工人等需求,每年可新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罗氏预测,只需到2020年德环保产业就业人数将超过35万,赶超汽车、机械等行业成为德第一大就业源。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发动机”作用日渐突出。

  为了将节能环保产业的巨大经济和就业潜力变成现实,德国政府不断推陈出新制定培育政策,而且斥巨资予以财政支持,刺激企业致力于开发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德国节能、环保、减排等措施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从提高能效到更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开发环保汽车到倡导建筑节能减排,从生产流程到生活细节,节能环保如影随形。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德国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如任何可再生能源项目都可以得到政府资金补贴。小型的太阳能设备,政府给予一定数量的财政补贴,对于大的项目,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甚至将贷款额的一部分作为补贴,开发商无需返还。对于家用太阳能系统可获得一次性补贴。比如:2006年至2009年,德联邦政府批准提供1.2亿欧元用于风能项目研究,约150个项目从中受惠。其中包括北海离岸风力园项目、弗劳恩霍夫风能研究和能源系统技术项目(FhG-IWES)等。北海海上风力园安装风力发电机12座,投资1000亿,可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可供5万户家庭用电,政府仅为研究一项提供的财政支持就达5000万欧元。Juelich太阳能塔2009年建成投产,塔高50米,安装反射镜2500面,每年可发电1000MW。建设过程中政府资助金额高度2500万欧元。 
       二、我国节能环保行业发展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含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GDP4.7%,带动就业2500万人。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煤,可带动上万亿元的节能投资。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中国正面临带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任务,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之一符合这一重大经济发展任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应采取新增长理论所提倡的技术推动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的发展模式,依靠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同时,还应看到,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发展不是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的目标,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模式应彻底摒弃。供应无公害食品,供应清洁水等已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意义非常重大。而且,从长期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1.建筑节能产业

  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通知》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5%以上。近年来中国提高了建筑节能标准,2005年到2010年全面启动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50%;2010年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平均节能率要达到65%。然而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建筑能耗比例已占到全国总能耗的27.6%左右,而新建建筑不节能的占比95%,甚至有的建筑中不节能的比例高达99%。中国建筑业已成为耗能最多的行业,建筑高能耗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顽疾。可见,中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巨大,比如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示范推广等方面。

  2.工业节能

  十一五期间,这中国加大了工业领域的节能力度。中国工业经济体十分庞大,工业领域仍有较大的节能空间。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包括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点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等。2008年中国能效等级为3或更低电机的比重约为79.8%,中国的低效能电机停用政策将为高效电机带来巨大市场前景。201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十二五”期间和2011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5年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2011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3.水污染防治

  当前,中国水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治理已进入全面推进和综合整治的新阶段,虽然部分关键技术及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诸多生物处理技术和各类物理、化学和物化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据统计,2008年中国水污染治理产品产值约300亿元,从业人数近10万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与服务产值约1000亿元,从业人数约100万人。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