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的报告内容,此次调查是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从2005年开始至2013年结束,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从数据上看,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此外,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主要污染物为镉、汞、砷、铅等。
另外一个重要环保政策利好也来自于4月份。4月24日,环保法修订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的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现行环保法颁行24年后首次出台修订版,与现行环保法相比,新环保法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首次将“生态红线”写入法律,进一步扩大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的责任,通过“按日计罚”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此外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也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环保法修改的法眼主要有两个,一个是30多年来逐步建立起来的环境监管制度如何在新的环保法中体现;一个是信息的公开,政府发布的信息能否公开,披露的信息如何得到社会的监督。”原全国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在新环保法四审通过之后,进入5月份,环保政策发布比较密集。5月1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状况公报》,通报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调查相关情况。调查显示中国环保产业依旧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环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和集中度依然有待提高,环保监管的缺位亟待长效监管机制来完善。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从业单位2.38万家,营业收入3.07万亿元,年营业利润2777亿元;其中环保产品生产、服务营业收入达到3700亿元,营业利润397亿元。其中,中国环境保护行业以水污染治理产品和大气污染治理产品为主,这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之和占环境保护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80.2%。与2004年相比,2011年中国环境保护产品年销售收入增长了484.2%,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7%。由此来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依旧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认为2011-2013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落后于时间进度要求,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按照方案制定的最新工作目标要求,2014-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
随后,国务院又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将对地方政府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该考核办法是此前出台的《大气国十条》和31省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重要配套文件,
据环保部人士介绍,未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所列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即视为未通过考核,该考核结果报经国务院审定后,交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作为对各地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考核结果还将作为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