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只有综合效益得到全面提升,绿色建筑产业才能获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认为,绿色建筑的效益可以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一般来说,显性效益可直接体现出来,且受益主体清晰;而隐性效益一般不直接体现出来,受益主体多而杂。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即是其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其隐形效益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已有的绿色建筑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绿色建筑可以实现24%-50%的能耗节约,降低33%-39%的温室气体排放,节约40%的水资源,减少近70%的废弃物排放。如果能够制订相应的奖励机制,将这些节约下的能源转化为设计、建造、运营、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可以直接认知的经济效益,“伪绿色”建筑将彻底失去存在价值。
原因:建筑运营方、使用者缺乏环保意识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绿色概念
“我家小区是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建造的,阳台上设置了雨水回收系统,用于回收雨水浇灌小区绿地。但是,现在很多住户把洗衣机放到阳台,把雨水回收系统当作下水管道,用来排放污水。”薛建说。近年来,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对此,薛建指出,绿色建筑的实践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筑师具有生态环保的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还需要建筑运营方、使用者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确保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实现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他说:“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多花一点儿时间和资金,让老百姓更多地了解绿色建筑,不仅要让业内人士了解,更应该让基层群众了解。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如果能够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将对绿色建筑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提高绿色建筑的社会认可度,北京市去年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培训工作,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以“建筑绿标,怎样让生活更环保”为主题,向广大市民介绍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工作情况,以“发展绿色建筑,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报纸上进行宣传,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创建了“绿色建筑我参与”专题板块,及时发布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规范、工作动态,并与网友在线沟通。
正在观看绿色建筑社区宣传展板的张阿姨说:“以前我觉得节水、省电就是绿色了,通过媒体和社区的宣传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是要少用,而且要实现循环利用。”
由此可见,在基层普及绿色建筑概念,让百姓了解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可以有效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彻底消除“伪绿色”建筑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