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待完善 多方需给力
可再生资源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生物质成型燃料还在探索发展,原料的收集还有难度,产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
“从目前来看,发展生物质能是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资源处处长李景明表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将会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暖、解决环境问题、缓解能源危机的奇兵。
“原料收储难度大,是制约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规模的关键因素之一。”河北天太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亮分析说,一方面由于农作物机械化程度低,秸秆量多且较为分散,收集、装车、运输都需要人力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秸秆随季节性产出,收购时间短,而储存周期长,不仅给收储运增加了难度,而且也提高了厂商的生产成本。
“原料保障能力是决定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规模的主要因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雷廷宙表示,生物质能源产业要发展必须建立从原料收集、储藏、预处理到成型燃料生产、配送和应用的整个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和产业模式。
雷廷宙认为,首先,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强原料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原料收集运输储藏和生产体系,实现生产加工与原料供应之间的合理衔接,鼓励生产企业和收运散户或农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集约式原料收储运运行模式;其次,要在不同区域制定有条件的限煤禁煤措施,提高工业生产中、居民生活中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消费比例,培育发达、正常、稳定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还有,构建结构优化、层次清晰、数量合理的标准体系,规范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使生物质成型燃料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针对核心技术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与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结合的现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强交流、合作,加大原料收集等关键设备的研发力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