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去年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今年‘三公’经费公开的范围和力度超过往年。”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对记者说,报告提出要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意味着除了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三公”经费,还包括中央转移支付到地方资金中,在具体科目里安排的“三公”经费。
白景明说,与以前相比,今年“三公”经费的公开力度更大,哪怕是犄角旮旯的“三公”经费都要晒出来见太阳,公开不留死角,谁也别想钻空子。
“‘三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形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
财税改革是“牛鼻子”
营改增试点扩大到更多领域、统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公开“三公”经费支出……财税改革正向一个个“硬骨头”发起攻坚,也正引领新一轮改革蹚入“深水区”。
财税体制改革事关国民生计,被称作改革的“牛鼻环”,改革起来却困难重重。财权与事权如何匹配,群体利益与全体利益如何掂量,短期和长远如何平衡,都是课题。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并重点强调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贾康表示,未来的税改方向是把消费税推到零售环节,由地方来掌握,对地方财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要征收消费税,地方政府必然会注重市场环境的完善,促进购销两旺,而非单纯依赖扩大投资。
“改革就是改利益。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着力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必要的话要建立改革责任机制,加大对执行的监督,加强责任意识。”迟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