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中海油收缩新能源业务 放弃风电或力挺油气

添加时间:2014-01-27 11:46:13 来源:国际燃气网


  反观国际风电市场,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最终也没能逃脱欧债危机的阴影。风电市场从诞生之初,就因为其转换率比传统煤炭等化石能源要低很多,因此欧美等国大多采取政府补贴等措施扶持风电发展。然而,欧债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让欧洲国家紧缩财政,新能源获得的补贴变得风雨飘摇。补贴机制不稳定不仅加重了项目的成本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投资风险,更造成了海外风电市场的萎缩。据国外研究咨询机构预测,2013年全球风力发电机市场需求减少5%,这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遭遇下跌。该研究机构的《2013全球风电供应链报告》强调指出,一些主要的风电市场需求量都遭遇了下跌,在美国和西班牙,由于政策不稳定造成风电市场产能过剩,大量厂房关闭对全球主要风电市场供应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除去大环境“不给力”,中海油本身在风电领域也是“门外汉”。进入新能源领域之初,中海油一度雄心勃勃。在风能开发领域,更是提出了“以陆为主、规模发展、集中管理”,采取开发大项目、建设大基地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但是,中海油毕竟是油气企业,新能源公司也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家油气企业,中海油进入电力行业技术上并没有太多优势,同时在资源争夺上也能力不足。 ”2010年,中国首轮海上风电招标,中海油也参与了投标,投标电价超过千瓦时一元,但参与此次竞标的电力企业报出了更低的价格,中海油无奈没能中标。
  在陆上,中海油划分的资源禀赋也不是很好,内蒙古和甘肃地区的限电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公司盈利。 2012年,中海油新能源公司首次实现盈利993万元,这也是新能源公司成立至今唯一赢利的一年。此次扭亏为盈,内蒙古风电板块是“功臣”,内蒙古风电分公司2012年累计上网电量2.3亿千瓦时,实现利润2000万元。不过,公司的盈利还是在争取到财政补贴等多重努力的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
  因此,主业是油气领域的中海油,在风电等新能源领域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新能源领域向来投资额大,回报周期长,长期低回报,甚至亏损,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都是不现实的。
  理性回归?
  从媒体目前披露的中海油此次调整新能源的信息可以看出,中海油的最终取舍是“弃电挺气”,进一步向主营的油气业务靠拢。其实,早在2012年,中海油就开始了对新能源的调整:当年,中海油总公司提出了“二次跨越”发展,着重强调油气主营业务的发展,而新能源业务要“以质取胜”,择优发展,以往两大新能源主线煤制气、风电业务齐头并进的态势得以改进,主推煤制气业务。业内人士认为,或许经过此次调整,中海油能够凭借现有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非常规天然气,促进公司在未来清洁能源争夺中获得主动权。
  而这似乎也顺应了国际油气企业回归主业的趋势。在过去几年间,国际石油巨头BP涌入新能源领域;然而,2011年,BP宣布开始全面退出光伏行业,尽管他们在这一领域已经营了40年。2012年10月,在找不到买家接手的情况下,BP甚至将持有的特变电工下属公司的股份全部赠送给后者,退出意愿可见一斑。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海油“弃电挺气”是一种理性回归。当初,风电热潮涌起时,能源公司纷纷涌入;但现在,热潮退去,能源公司将新能源主战场纷纷转向自身主营业务。依靠主业的技术实力、经营实力、销售实力来共同开拓,形成与主业相辅相成的局势。
  记者采访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海油退出“风电”领域,只是公司的业务调整,并不能说明整个风电领域就从此消亡。中国曾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必由之路,而风电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新能源。只是,我国在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扶持,还需跟上。尤其是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的提升、上网电量的提升、下游市场的激活,地方政府对于风电核准和监管政策的细化等在风电领域的诸多事情还需理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