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向社会公开碳排放数据
解振华在交流会上要求,未来试点要进一步健全统计核算制度,构建上下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发改委正在建在线监测平台,2014年3月底前争取建起来。国务院要求2014年约束性指标(碳排放、节能减排)要向社会公开。
据获悉,各试点目前建立了低碳试点发展的管理体系和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加强了低碳发展能力建设。
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的统计,截至2013年6月,北京、上海、镇江、温州、池州、呼伦贝尔、淮安、赣州、吉林、遵义和金昌等11个试点城市已经开展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编制工作,并建立完善了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和考核制度。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的《我国低碳试点实践现状及未来工作方向研究》报告提出,虽然各试点地区的排放清单编制已经顺利完成,各地区也提出了基于此的定量目标,但各行业、各领域排放状况的详细排放数据仍然缺乏。
例如企业提供数据的主动性不够,而且盘查的范围有限,对规模以下企业的调研由于客观原因,力度不够,数据欠缺较多,只能按照产值和电耗等统计数据进行简单估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误差。
“在线监测平台的建设,对推动低碳试点进展意义重大。低碳试点进展如何,要靠碳强度降低的幅度来说话,这是最直接有效的证明。”杨富强分析,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如果碳排放数据能够做到季度公开,也将是一个重大进步。
目前,公众获知碳排放数据的途径非常有限。“发改委在2013年上半年对2012年全国各省区的碳减排情况做了考核,此次考核以地方自考核为主,国家考核为辅,主要目的是摸底,但其摸底数据并未公开。”李俊峰介绍,2013年各地的碳减排考核还没启动。
此外,杨富强强调,低碳试点的推进应增加环境质量改善的内容,低碳试点侧重前端控制,前段控制客观上会起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效果。“低碳试点是自上而下的事情,民众觉得与之关联不大,且容易遭到企业抵制;而环境质量改善则是自下而上的事情,民众和企业有共识和动力。在国际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发改委气候司需要借助环境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