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越淘越多”魔咒难破 钢铁行业成产能过剩钉子户

添加时间:2014-01-06 11:59:10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除去民营企业在税收、环保等领域占据的优势,国企的社会责任负担也成为“不能承受之重”。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曾在面对为何国有钢企效益弱于民营钢企的提问时表示,公司在金融危机之中没有裁过一个员工,这也从一个角度揭示国企的成本和负担的社会责任。

  “不少大型国企成为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医院、学校等一应俱全,各种社会负担比较沉重。背着沉重的行囊与竞争对手赛跑,胜负结局可想而知。”华菱涟钢党委书记汪俊说。

  “目前的市场环境对于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都不公平。”湖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陈代富说,“一些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生产非标产品、环保执行不到位使得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有吐不尽的苦水。但对民营企业来说,政府对国有钢企进行显性或者隐性的财政补贴也让民营企业感到被歧视和边缘化。”

  “管”与“不管”边界在哪

  2013年5月13日,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已经指出,由于多种原因,像钢铁、水泥等行业上项目都是需要审批的,但多年来恰恰没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相比之下,家电、服装等行业早已走上市场化轨道,不用政府审批,靠市场优胜劣汰,没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说明,该审批的审批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的,费力办了事而又事与愿违。

  “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源,不在经济在体制,可谓知易行难。因此破解中国式产能过剩顽症,不仅要调控市场,更亟须调控的是政府。”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陈剩勇表示。

  一些专家建议,“去政府化”实际上并不是政府完全让行业放任自流,关键是政府应从如下两个层面把握好“管”与“不管”的边界。 
       首先,维持公正公平的行业秩序,解决通过偷税漏税、污染环境、生产劣质产品等进行不正当竞争的问题是政府的本职,也是市场能健康运行的保障。

  一些专家提出,在目前钢铁产业“去产能化”的进程中,政府可以通过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和环保搬迁、退城进园、兼并重组或跨区产能置换等,引导国内有效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还可以发挥价格杠杆的市场调节作用,研究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同时,通过建立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信息系统,发挥信息化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其次,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下,应该通过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切实减少政府的干扰,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有专家指出,钢铁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行政力量支配。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而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的缺陷,与根深蒂固的“地方主义”相结合,催生了各级官员和地方政府的诸多短视行为,无形中消解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功效。

  一些企业负责人介绍,当初为项目去一些地方考察,得到“一把手”接待礼遇,尝到“零地价”、高补贴、低成本贷款甚至厂房、设备等实惠。在此情况下头脑一热上马的项目,往往还没投产就已经过剩。而一些地方官员私下则坦言,GDP“排名比赛”是一个刚性的指标,与邻近地区“己消彼涨”的压力,是任何地方党政“一把手”事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为了在GDP政绩锦标赛中胜出,地方官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惜违法违规,牺牲环境,牺牲百姓利益。在涉及土地、环保等事项的审批方面,地方政府通常采取‘变通’的方式,网开一面。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惜与企业共谋,规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产业政策。”陈剩勇强调,“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改变GDP挂帅的政绩考核,必须改变基于政绩的官员晋升制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