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回味2013:全球能源九大看点

添加时间:2014-01-02 11:37:49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6、俄欧能源暗战欧洲完败

  “俄罗斯寻求成为‘世界领袖’,而不仅是‘超级大国’”。岁末,普京国情咨文中的这句话是对俄罗斯2013年强势外交的最佳总结。从叙利亚的突然转圜到伊朗核谈成功,再到掩护斯诺登逃亡,俄罗斯真是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而年末与欧盟上演的“争乌战”更成为完美的“收官之作”。

  俄欧间的能源博弈由来已久。2006年,俄乌斗气,挨冻的却是欧洲人。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人终于明白,能源安全与俄罗斯天然气不可兼得。而俄罗斯也不甘于仅仅充当气源供应者。欧俄间的能源暗战就此打响。

  硝烟战火一直弥漫至今,而2013年成为这场战役的转折之年。6月末,由欧盟主推的纳布科(Nabucco)管道项目在挣扎了11年后终告夭亡。另一条由俄罗斯发起的南溪管道(SouthStream)却正建得如火如荼。这两条争锋相对的管道项目途径的国家和气源几乎完全重叠,一山难容二虎,俄罗斯人笑到了最后。

  如果说纳布科失意是俄罗斯的意外收获,那么年末的“争乌战”则是蓄谋已久。“同门兄弟”乌克兰“脱欧入俄”是俄罗斯无法接受的。为此,莫斯科软硬兼施,先是通过关税打击、催逼天然气债等手段迫使基辅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后又为乌克兰开出了史上最优惠贸易条件:150亿美元援助金、268.5美元/每千立方米的“超低”气价。最终,乌克兰政府顶着亲欧国民施加的巨大压力,回到了俄罗斯身边。在这场俄欧角力中,欧洲人又一次结结实实地败了。” 
      7、能源“安保”形势堪忧

  多金的能源行业散发着无穷魅力,资本趋之若鹜,恐怖分子也为之着迷。

  2013年1月,阿尔及利亚阿迈那斯气田爆发震惊世界的人质危机,49名外国人质丧生,成为石油行业史上最大惨案之一。

  2013年4月,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受盗油和破坏活动影响,该公司一季度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3亿美元。

  2013年6月,面对日益严峻的海盗和其它形式的海上犯罪活动,25个非洲国家首脑齐聚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商讨如何保卫非洲油气出口咽喉——几内亚湾。

  2013年10月,哥伦比亚能源业来说迎来了最黑暗的日子——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对能源基础设施发起了名为“黑色十月”的破坏行动。袭击目标包括石油管道、运煤铁路、发电站、电力传输塔等能源基础设施。

  2013年12月底,南北苏丹一度偃旗息鼓的冲突再次爆发,骚乱波及了南苏丹最大油田上尼罗河州油田,在此作业的中石油被迫撤离304名中国工人。

  这些糟糕的消息不断提醒世界——能源行业很多金,也很脆弱。在能源产业高度国际化的今天,如何确保人身、财物和项目安全已成为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8、北极争夺战再升级

  气候变暖“百害”之外的“一利”是让富含油气的北极不再“只可远观”。2013年,地球的温度仍在上升,北极的热度同样不减,针对北极航道和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

  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的北极争夺战中,亚洲国家的存在感明显提升。“省时、省力又省钱”的北极航道今年成为亚洲国家的新宠,中国“永盛”号和韩国StenaPolaris”号年内相继完成了首次北极航道之旅。

  与此同时,5月,中国、印度、新加坡、日本、韩国正式获得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头衔。曾经的局外人距离北极更近了一步。

  老牌环北极国家俄罗斯也未闲着。9月初,俄罗斯北方舰队派出“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及两艘大型登陆舰驶入北极航道。很显然,俄军事力量重返北极的重要诱因就是极寒之地的资源。

  12月23日,俄罗斯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俄气位于北极大陆架海域的普里拉兹洛姆内伊油田产出了第一桶油,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北极大陆架资源开发项目。

  中国企业也在厚积薄发——中石油参与的亚马尔LNG项目北极油气开发计划,以及中海油在冰岛北极海域开发油气资源的申请均已提上日程。其他环北极国家——美国、加拿大等也在以各种方式强化各自在北极的存在感。

  然而,各国积极布局的背后是荆棘满布,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时间也无法适应粗犷式开发。我们相信,关于北极开发环保先行才能真正造福人类,盲目争夺只会制造灾难。

  9、致敬强人

  他们人生的起点各不相同,却同在2013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们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是执着革新的商业巨匠,逝者已矣,荣辱毁誉,见仁见智。但他们留下的能源遗产,已为我们备足了感慨和致敬的理由。

  2013年3月5日,甚至可以省去“之一”的全球当代最具争议政治人物——乌戈·查韦斯辞世。

  在统治委内瑞拉的14年间,查韦斯以不变应万变,依靠石油推进着他庞大而充满理想主义的社会改革。在这个GDP增减同国际油价涨跌保持同步、石油出口占到国库收入80%的国家,查韦斯的内政依赖石油,外交政策也由石油决定。然而,石油独大的背后是无比脆弱的非石油经济,他给继任者留下的是一个身患“荷兰病”、经济千疮百孔的委内瑞拉。

  悲伤的消息不止于此。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以87岁高龄撒手尘寰。很多人认为,她奉行的“撒切尔主义”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说的最好体现,而这是查韦斯所厉声反对的。但与委内瑞拉强人一致的是,油气资源也曾成为撒切尔的施政托手。

  在撒切尔夫人同英国矿山工会和煤炭工人大罢工艰难斗争时,天然气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替代,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也为英国电力市场自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

  撒切尔夫人身上的石油烙印更为明显——上任之初,北海油田产量即进入快速提升期,英国成功卸下石油进口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巨额贸易赤字和通胀率大幅下降。铁娘子因此赢得了相当有利的施政环境。

  噩耗还在继续。2013年7月26日,如同当天宁静的落日,水力压裂之父——乔治·米切尔阖然长逝。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米切尔花了数十年时间完善开采页岩气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并非米切尔的原创,但最终让这些技术战胜页岩的人却是他。

  米切尔走了,但经他改良而大放异彩的新技术还在改变这个星球的能源格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