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传福同年出生的钟发平,同样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系。不过,由于15岁就考入大学,钟发平实际上是王传福的“师兄”。尽管都是做电池起家,但在后期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路径的选择上,王传福选择了可能代表未来,但也充满不确定性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而钟发平则选择更可靠的镍氢电池技术。
2001年,钟发平创办了湖南科力远高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主导开发球型氢氧化镍、镍氢动力电池等产品,并迅速杀入国际市场。2008年,钟发平将电池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了从泡沫镍到镍氢动力电池的产业链整合。
“我还是重申我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电池技术不足,无法支撑纯电动汽车发展”,在10月初更新的一篇个人博客上,钟发平如此点评特斯拉起火事件,并呼吁政策支持混合动力技术而不是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国家应该大力支持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同时支持纯电动车的基础研发。”
5年来,在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争吵不停之际,科力远的镍氢动力电池业务先后经历大起大落,又再次复苏的起伏。在科力远厂区,这条原本是超霸技术的镍氢动力电池项目,如今已经切换成日本湘南工厂的技术和产品,而正是海外收购湘南工厂,盘活了科力远旗下专门生产镍氢汽车动力电池的科霸公司。
5年前的8月,看到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前景,加上自己多年来扎根于镍氢民用电池领域的钟发平决定上马镍氢汽车动力电池项目。
为保险起见,他拉上当时同样看好国内混合动力市场的香港超霸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超霸),合资成立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科霸)生产供应混合动力汽车的镍氢电池。
超霸是一家香港生产镍氢电池的厂家,于是科霸导入了超霸的镍氢电池技术和产品,但两个都缺乏汽车动力电池实际量产经验的伙伴很快就遇到了大难题。
2009年7月,科霸首条动力电池能量包全自动规模生产线下线。这在当时被视作一大利好消息,后来却演变成一个惨痛的现实:两年无订单。
科力远2010年和2011年年报显示,科霸公司的营收均为零,且分别出现了247.6万元和827.3万元的亏损额。
在2011年收购松下旗下的湘南工厂之前,因科霸连续亏损,超霸看淡国内混动汽车市场前景,最终决定撤资。被钟发平寄予厚望的超霸动力电池业务一时陷入绝境。
不过,钟发平到最后也没有放弃镍氢电池这条技术路径,而是想方设法寻求更多突围的办法,直到他等到收购湘南工厂的天赐良机。
科力远的逆袭
当香港的投资伙伴弃科力远而去时,一次起源于日本家电行业的兼并重组,因涉及到镍氢车载电池的反垄断,意外地为科霸带来了起死回生的新机会。
2009年年底,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宣布收购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不过,因为此次收购松下可能在全球车载镍氢电池事业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为了减少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商务部要求松下公司将其在日本国神奈川县茅崎市的湘南工厂车载用镍氢电池业务转让给独立第三方。
据了解,湘南工厂成立于1932年,1989年开始生产镍氢电池,1992年开始与日本丰田联合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电池,1997年正式为丰田普锐斯批量供货。该工厂曾经生产了丰田普锐斯的第一组镍氢电池,可谓是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的发源地。
当时,全球生产镍氢汽车动力电池的有三家,一家是丰田汽车与松下合资的PEVE(丰田持股80.5%),另一家是三洋电机,剩下的一家就是松下的全资子公司湘南工厂。因此,松下一旦收购三洋,其在镍氢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就可能构成垄断,于是,出售旗下湘南工厂成为松下扫平收购三洋反垄断的一种解决办法。
当时的中国商务部也在积极帮助国内企业参与并购湘南工厂,因为这样能一举打破日本厂家,特别是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车载电池领域的技术垄断。
而参与竞标的前提之一就是电池生产企业,以确保其后续运营,因此,国内几家大电池生产商如比亚迪、科力远等都参与进来。为了收购同一个目标,钟发平和王传福开始了暗中角力。虽然科力远100%收购了湘南工厂,并获得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授权,但在此过程中还有一段不被人知晓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