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绩与“沉默成本”
民用充电桩建设困难的同时,政府建设的充电站则有大量闲置。
在北京市科委新办公大楼的充电站看到,10个充电桩只有两辆电动汽车在充电。
国网公司中关村东路盛唐大厦充电站内的14个充电桩,也只有两个在充电,其余12个充电车位被当作停车位使用。停车管理员表示,只有在举办电动汽车试驾活动时才有人充电,平时都是摆设。
同样,国网公司航天桥充电站、岳家楼充电站,绝大多数充电桩上已经积满尘土,鲜被使用。
在北京市政府机关和国网公司建设的12个充电站项目中,经过走访了其中8个,除公交、出租等专用充电站外看到闲置的充电桩有近百个。
“除了建设大型充电站这样的形象工程外,地方政府对建设配套的民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缺少积极性。”王秉刚介绍,在目前全国27个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中,只有4个城市出台了相关个人购买电动汽车建设充电设施的规定。
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张志勇认为,电动汽车发展初期阶段无须大规模建充电站,只要在特定小区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单位停车场安装充电桩即可。
“安装一个充电桩并不像公众想象的那样简单。”一位国网公司内部人士说,民用电动汽车是新鲜事物,政策尚不成熟,国网公司对于私人安装充电设施积极配合,但缺乏设备用地、小区规划、消防安全等政策,让电网公司也有心无力。
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的推广属于多龙治水。地方发改委负责电网接入、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资质的审批;能源部门会同交通、国土资源部门编制区域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工信部门负责充电桩的设备装置审批;电监、环保、消防、绿化市容、房管等部门,分别对用电负荷、环境影响、消防安全、是否占用绿化用地和小区公摊面积等进行评估或审批。
上述国网公司内部人士介绍,国网公司对私人安装充电桩的电力安装、增容等费用进行了减免和代付,但地方政府和电力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隐性成本很高,这些费用难以获得财政补贴,没有资金的支持,各部门很难进行政策的配套调整,企业对于一家一户的私人充电桩难以协调安装,更不愿意长期垫付资金。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政府、企业热衷建设大型充电站,忽视私人充电桩建设无非出于政绩和业绩考虑。一方面,大型充电站比较显眼,对于树立城市形象、取得政绩事半功倍,分散于小区、停车场内的私人充电桩,基本属于“沉默成本”——领导看不见;另一方面,大型充电站作为大型工程项目可以取得土地、税费的优惠,对习惯于承建政府项目和大型项目的电网公司而言,服务个人用户显然缺乏吸引力。
“打破产业链被政府部门权力分割的格局,需要‘尚方宝剑’。”潘家华表示,需要高层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和资金分配机制,制定更系统、全面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