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鲁冠球曲线造车 “万向牌”车是蓝图还是梦魇?

添加时间:2013-10-26 11:08:34 来源:经济观察报


  蓝图还是梦魇?

  谨慎的鲁冠球并没有盲目进军传统车制造领域,而是选择电动车领域。在他看来,能为汽车行业带来革命的电动车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而及早行动的万向则可以借电动车抢占行业制高点。

  早在1999年6月,万向就筹建了电动汽车项目组,开始研发动力锂电池。在2000年4月,万向集团董事局做出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规划,即“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

  作为最早积极投身电动车研发的民营企业,万向电动车得到了政府层面的支持。2004年,万向研发的电动车开始在杭州公交线路上试运行。2006年,万向又承接了国家电网研制纯电动电力服务车、电力工程车的任务。

  此外,万向还是国家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研发队伍的重要成员,先后承担8项国家863重大课题,成为“三纵三横”国家研发布局中“纯电动汽车”课题群的牵头单位。

  表面上看,万向确实是在沿着既定道路,由关键总成到整车乃至轿车一步步迈进。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万向电动车的市场化步履艰难。

  万向电动车高管曾在论坛上透露,2010年前,万向纯电动车累计售出约600辆。而早在2009年,鲁冠球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前10年电动车“没有挣一分钱”。

  近几年,万向进一步加大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2009年4月,万向大手笔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车用动力电池制造基地。2010年5月,万向与美国Ener1公司合资,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

  随后,万向于2012年2月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签订协议建立合资子公司,计划投资1亿美元生产电动商用车和校车。今年1月,万向集团以2.566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今年5月,万向集团再度联合美国VL公司,向A123的主要客户美国菲斯克电动车公司发起竞购。 
      粗略估算,万向上述新的电动车项目与收购需要将近50亿元的资金投入。虽然对于2012年集团收入已达千亿级的万向来说,钱不是问题,但过于乐观估计电动车市场化的步伐也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2009-2012年,中国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累计销量仅约3万辆。

  不过,现在是新一轮机会的开始。根据新发布的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外地品牌数量不低于30%。拿到整车资质的鲁冠球也终于可以看到万向牌纯电动车光明正大地开进杭州以外的市场,但在前期高额投入的背景下,其电动车项目的依然难以看到盈利的希望。

  电动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认为,万向在电动车领域是国内投入最高的,但技术却不是最先进的。即便电动车市场化起步,也未必能够成为最大的赢家。

  一家自主品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负责人也认为,万向缺乏大规模研发制造整车的经验,即便涉足整车制造,也不会对其他电动车企业造成很大冲击。

  唯一的安慰是,尽管电动车项目没有注入旗下上市公司万向钱潮,但自2009年以来,电动车行业的重大利好消息,每每都能推动万向钱潮的股价上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