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源经济城市转型的行动主张
通过建立指数框架来衡量城市绩效,并归纳聚类典型,我们的研究旨在提供一个透视中国城市在经济资源环境三角困境中的处境、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指数框架。之前很多研究的分析多集中于经济和资源环境方面。而在埃森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框架中,发展能力构成和谐三角的一个核心指标,不仅表征城市支撑城市发展和转型的能力,如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制度和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表示这是城市面向未来的能动领域。在这些领域,无论资源禀赋和经济水平如何,每个城市都可以大有作为,潜能乐观。
初步行动主张涵盖中国城市新资源经济转型的五大领域:
智能化基础设施。城市智能化是建立宜居和谐城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进经济增长一个必由途径,其核心是基础设施智能化。智能基础设施旨在通过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将城市生活和发展与技术结合起来,产生城市运营的洞察,监测、优化和控制建筑、能源、水、垃圾和交通等主要系统和基础设施,优化城市服务的集成度和管理。
智能电网、智能建筑和智能交通构成了智能城市的核心价值链。其中的关键和枢纽则是智能电网,因为智能电网中固有的传感和控制能力将应用到城市环境中的多种基础设施(例如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建筑等)。智能电网能够优化电力供应,降低电厂和消费者的成本,提高电网效率和韧性以及安全,大大减少城市的碳排放。
中国的建筑物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三分之一,而且随着这些年城市大兴土木,这个比例正在大幅上涨。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利用自动化和智能控制技术来提高建筑物主要耗能系统运行效率,减低建筑物控制区域能耗,并降低建筑物运营成本。
发展智能交通不仅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还将影响城市建设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能够大大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此外,发展智能交通卡,城市将为市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出行信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实时交通流量数据,并在突发状态下部署安全措施和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管理。
随着数字技术普及到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已成为一种资源。城市管理日益复杂,致力于良治的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基于有质量的数据基础上。城市的数据质量首先要突破数据孤岛,整合城市管理部门和经济活动的数据,形成洞察和行动。第二是发展电子政务。基于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标准化和集成化的第二代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抓手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移动技术,向企业和公民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政务服务,同时企业和公民也可以利用政府平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将再造服务公众的流程,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改善政府服务绩效,从根本上加快地方政府的转型发展。
加速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中国城市资源环境可持续目标和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关键,也是减少城市的碳排放最快速和最节省成本的方法。虽然提高能效的方法俯拾即是,举世认可,但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加速提高能效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和政策法规领域予以领导和推进。但作为能源消耗中心,城市是落实提高能效的措施、推动提高能效的创新、鼓励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主体。城市应该制定能效目标,制定有效标准和激励措施,加大推广,培养和鼓励公民的节能行为。因此,城市领导和能源行业的领导必须建立坚强共识,承诺消除障碍,推广新型技术,提供较高效益的解决方案,致力于长期提高城市的能源效率,并将这一努力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议题。
多元融资渠道。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需要巨大的投资。中国全部城市每年所需的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但是,中国地方城市的最主要融资来源是土地出让。这将不是一种可持续的融资模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发展多元的融资渠道,包括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市政债券、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
跨部门和跨区域合作。保障资源供应、保护区域生态,跨区域合作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跨区域合作还包括在城市之间建立和发展协作与知识共享平台。中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中,政府发挥核心领导作用。而未来城市的和谐发展需要建立私营和公共部门的良好生态关系,开展合作,企业应提高在城市政策、金融、基础设施及战略等方面的参与度,鼓励私营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政府应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公众和社会组织监督和参与,以营造更加和谐的公民社会。
(本文节选自埃森哲公司《埃森哲中科院新资源经济城市指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