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谁在担心特斯拉的未来 比亚迪挺起腰杆

添加时间:2013-09-04 08:42:39 来源:腾讯汽车


  自从特斯拉火了之后,不但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也捎带着增加了比亚迪的曝光度。各种相关报道呈现出一种惯性思路,即,欲谈特斯拉,必提比亚迪。加上“语录君”王传福的一句“分分钟造出特斯拉”,让原本就不淡定的围观者更乐于将二者放在同一架天平上过过秤,看看孰重孰轻,谁强谁弱。

  这种比较的出发点本是好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探究总结成功者的经验,找寻并改进自己的发展思路,这对于急于突破发展瓶颈的中国电动车业是甚有裨益的。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家的掌舵人,王传福也曾公开表态,“特斯拉热”在推广纯电动汽车和培育消费者习惯方面起到了极好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比亚迪应该感谢特斯拉。

  然而随着这家加州公司进军中国的步伐越来越近,这种比较也愈演愈烈。以致于特斯拉这厢一有风吹草动,就把比亚迪拿出来说一说,评一评。这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声音,有理性的,客观的,也有冲动的,一刀切的,甚至有许多不明真相者借此否定比亚迪的未来,实在不是一种良性思维。

  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除了“电动车”这三个字以外,很难再找出更多的共同点。特斯拉是专注于电动车的汽车品牌,比亚迪不光造电动车,还造燃油车,还代工电脑和手机。即便是在电动车这一领域,二者所所采取的策略和所处的环境也截然不同。

  首先,产品定位不同,这点已无须赘述。特斯拉的主打车型ModelS是专为富人阶级设计的高档跑车,售价在七万美元左右。考虑到25%关税、17%增值税等进口税费因素,ModelS在中国的最终零售价很可能高达60万元至85万元,这将直接进入豪华汽车阵营与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争夺消费群体。而这一细分市场,不论是比亚迪的秦,还是其与戴姆勒即将合作推出的腾势电动车,都难以染指。无论是家庭用车还是公共交通,比亚迪一直以来瞄准的就是电动车的入门级市场,追求的是大规模普及,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斯拉和比亚迪的产品之间丝毫没有可比性,更谈不上孰优孰劣。但如果你硬要说“贵的就是好的”,那对比亚迪就太不公平了。 
       产品定位决定发展模式,两家企业在电动车营销和普及方面的思路也大相径庭。特斯拉从高端用户入手,利用“圈子”营销推动销售,从目前来看效果甚佳,也符合新技术的普及曲线。但从长远来看,在推广电动车这条路上,比亚迪则更具备跑长跑的劲头和实力。后者一直致力于电池技术的研发,也深谙电池管理系统,电动技术上丝毫不输特斯拉,甚至更胜一筹,这也是王传福“口出狂言”的底气所在。只是受限于目前国内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比亚迪电动车的个人销售至今难以大规模启动,只能暂时定位于出租车和公交车电动化。但在电动车租赁方面,比亚迪已经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其投资的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公司鹏程电动已经开始盈利了。根据资料,鹏程电动一季度盈利达500多万元,全年盈利预计在2000万元以上。这一消息不仅对于比亚迪,对于全球的电动车商业化实践而言,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再次,许多人都对王传福的“分分钟”论不以为然,却不曾注意到他说这句话的前半句,那就是,“家庭消费一旦启动”。言下之意,造出来是一回事,卖出去又是另外一回事。王传福深知在当下的中国,“比亚迪造”的特斯拉必定是无人问津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外部来看,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消费环境尚不成熟,特斯拉在美国卖得好,在香港也取得了不错的开局,却不代表它在大陆就能同样所向披靡。在这方面,特斯拉和比亚迪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并无优势劣势之分。内部来看,比亚迪造车时间不长,加上多年来累积的低端形象,让其短期内难以“向上走”。不过这方面,比亚迪已经想出了解决办法——与戴姆勒合资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腾势,以弥补自身现阶段在品牌方面的短板。

  最后,很多人提到两家公司的创新基因,认为特斯拉比比亚迪更具备创新能力。这个问题又不得不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论论中美两国的创新传统了。就像手机行业,苹果只会诞生于美国,小米只能扎根于中国。要求现阶段的比亚迪培育出ModelS这样的产品,就像要求小米去造iphone5一样不切实际。所以,如果考虑到地缘因素,二者的创新程度根本没有可比性。

  正如《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主编徐锋(微博)在腾讯微博中说:“特斯拉香港订出300辆,并不能说明它就比比亚迪强”。更重要的是,硬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本就是不科学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在一再获得追捧的特斯拉面前,比亚迪更应该挺直腰板,顺势而为,毕竟纯电动车这条路,还很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