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好前景的描绘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同时也会引来风险的担忧。尽管包括外资在内的汽车厂商,在中国整体环境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均像北汽一样仍在扩充产能,但由于北汽处于预备IPO的阶段,其快速扩张的风险尤被关注。
行业分析师认为,这种产能和销量的高度错位,很可能会给北汽自主的前期成本投入带来巨大包袱,如果这个包袱消化不好,反而会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带来更大障碍。
按照北汽已经启动的投资计划,除了镇江基地的150亿元外,湖南株洲基地未来两年间需要投资60亿元以建设第二工厂,广州增城基地的二期建设同样需要资金14亿元,而刚刚奠基的顺义越野车基地的总投资达到31.9亿元。粗略一算,近两年所需投入资金就超过了205亿元,远超北汽整体上市的目标融资额100亿。
除了自主品牌,徐和谊还讲起了国际市场的故事。一方面,北汽正在洽购电动车厂商菲斯克,这当中还包含了新能源的故事,徐和谊还称将并购一个欧洲市场的中高端品牌。
另一方面,对于在国内铺下的140万辆产能,徐和谊认定向国际市场出口将是一个重要的去向。“不要纠结于产能,过剩还是不过剩,让市场经济自行调配。”他说。但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的汽车出口在7月份同比环比均处于下降状态,连续2个月双下滑。各国的技术、贸易壁垒逐渐增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其实,北汽的当务之急不是急于扩充产能,不是急于进军海外市场,而是应该把包括研发、生产和营销服务在内的汽车产业链综合实力这个基本功练好。
因为目前北汽的自主产品正处于市场考验期,刚刚上市的绅宝还未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如果又再次兴起收购的念头,只怕得不偿失,况且经济大环境放缓,也使得扩张充满了悬念。
强势外资伙伴掣肘上市
如果说自主品牌是徐和谊吸引投资者的“前景牌”,那么利润丰厚的北京现代、走上正轨的北京奔驰这两个合资公司,就是徐手里的“现金牌”。但这两手“现金牌”,也给北汽的IPO带去了一些困扰。
首先是北京奔驰的外方股东戴姆勒入股带来的政府审批问题。为了将北京奔驰的中方股权纳入到上市平台北汽股份中,同时让股权多元化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北汽在今年2月份和戴姆勒签订协议,由戴姆勒出资6亿欧元获得北汽股份12%的权益,同时将双方合资公司北京奔驰的中方股权从50%上调至51%,这样北汽股份在北京奔驰就能处于控股地位,北京奔驰的股权就可以作为“主营业务”纳入上市平台北汽股份。
然而,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一旦戴姆勒持有了北汽股份12%的股权,而北汽股份持有51%的北京奔驰股权,这就意味着戴姆勒间接持有了6.1%的北京奔驰股权,加上直接持有的49%,相当于持有合资公司超过55%的权益,这就超过了目前政策规定汽车合资企业外资占股不得超过50%的规定。
双方的股权合作协议通过政府审批敏感性因此大增。近日,有消息称,这一协议已经通过了发改委的审批,但戴姆勒大中华区相关负责人称法务部并没有得到这一消息,而中汽协秘书长董扬更是称:“我听到的消息不一样。”
董扬还透露,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了一个说法”,暗示官方倾向于保持合资公司外资持股的50%上限。
一旦政府审批拖得太长,或者出现变数,很可能会影响北汽的上市时间表,甚至影响北京奔驰能否作为“主营业务”而去吸引投资者。
就算一切顺利,以奔驰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对投资者的吸引也会有所折扣。2013年上半年,奔驰在华销量下滑0.5%,而奥迪和宝马则实现了18%和15%的增长。不过,随着双方合资建立的新销售公司对此前“内斗”的两套渠道的整合效果推进,奔驰表现有所反弹,但北京奔驰与一汽大众奥迪及华晨宝马相比,投产车型数量仍然落后,奔驰在本土化上仍需加力。
另一个合资公司北京现代,则已经确定只能按照“投资收益”纳入上市平台,因为双方的持股比例将保持在50%。北京现代的外方股东韩国现代起亚汽车,此前曾经强烈反对北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强势拒绝将中方的股权纳入到北汽股份当中,原因在于担心纳入上市公司后的信息披露将会影响到母公司现代起亚汽车的“商业机密”。
据北汽集团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北汽股份2010年挂牌之前的股改审计队伍,遭遇到了北京现代工厂的“闭门羹”,审计队伍无法进入工厂,韩方还多次阻挠中方进入调查合资公司财务状况。
尽管股权最终纳入上市平台,但因为北汽的利润过于依赖北京现代,国内A股的上市之路最终被堵死。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37条规定,“发行人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则禁止上市”,再加上A股IPO迟迟不开闸,徐和谊不得不舍近求远选择去H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