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风电产业持续发展需要多维度创新

添加时间:2013-07-12 11:15:50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此外,为规范风电开发建设,提高风电场运行管理水平,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发展运行实施细则(试行)》、《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做好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等政策性文件,表明国家对风电产业逐步转为更为科学的精细化的系统性的管理模式。

  解决并网和消纳问题需要系统性方案

  随着风电发展规模以及风电在北部地区的集中建设,我国风电并网和消纳问题凸显,已成为近期影响风电发展的最主要瓶颈。2011年及之前,我国风电开发的重点在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部分地区风电装机比例超过20%,加上这些地区电力负荷相对较小,电源装机过剩,外送通道有限,导致2012年风电弃风达到200亿千瓦时。限制出力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三北”地区,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个省区限电量占全国限电量的一半。2012年全国风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仅为1890,较2011年平均利用小时数1920降低约30小时。过高的限制出力比例不但直接影响风电开发企业的利益,从宏观经济角度造成了投资浪费,还将使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难度更为艰巨。 
      风电并网和消纳难题直接原因是风电与其他电源以及电网之间的规划衔接、建设布局和协调发展问题。解决方案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使电力系统为风电提供不断增长的接纳空间。在当前限电严重的困境下,首先应尽可能扩大当地风电消纳容量,如考虑采取清洁能源供热、合理管理和协调风电与火电的运行、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从而增加电力负荷需求等,同时做好电网规划,综合考虑“三北”地区的火电、风电等电源的发展和对电网的需求,尽早决策“三北”地区电源基地外送电网通道规划和建设。

  从长远考虑,能源和电力体制上的创新是必须的,现存能源和电力体制是适应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而建立的,没有考虑风电的间歇性电源的特点和可能的发展规模。未来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如达到数亿千瓦的装机,一方面需要风电自身通过技术进步和升级,不断适应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现有的能源系统、电力系统在技术、管理和机制上的多种创新,如,重新调整定价机制,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管理体制,调整垄断企业的责任、权力和义务等,增加能源和电力市场监管内容和调整机制等,真正建立技术、管理和机制方面灵活的能源和电力系统。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发展的根本

  近两年全球风电市场竞争激烈,风电设备制造业贸易纷争形势严峻,美国已对我国风电塔筒开征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激发了全球风电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设计的领域从全新的风机设计到主要零部件的革新和智能系统升级。

  我国已成为风电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大国,凭借价格等优势,整机设备出口规模也在逐步上升,但在产能过剩,出口难度增大、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对于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产品的技术水平、设备质量和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目前,风电制造业处于整合和调整期阶段,这一阶段正应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期,政府应根据风电产业发展情况,出台和更新有关标准,引导产业整合,采取差异性措施,鼓励注重长期积累和技术研发、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优势企业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于技术和产业创新中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应集中和加大投入。如目前我国有近十家企业致力于5兆瓦以上的主要针对海上应用的大型风机的研制,并已建设或正在建设超大型风机的试验平台,投入大、难度高,风险多,重复浪费。因此,政府应整合力量,重点支持关键的基础性技术以及服务于产业化的试验平台建设,为风电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打好基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