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如何化解风电大国的弃风顽疾?

添加时间:2013-04-17 11:58:23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考察消纳水平有两个参考指标:风电出力占负荷最大比例、日电量最大占比。今年一季度,很多省级电网的两项指标有冲高趋势:蒙东106%(2月12日)和93%(2月4日),甘肃32%(2月6日)和30%(3月9日)。另外,吉林、黑龙江和宁夏等省电网的两项指标也均超20%。
  以上数据至少能得出两个结论:在社会用电量出现倒春寒的形势下,国家电网区域内,今年一季度的风力发电和日发电量创出新高,消纳风电的增幅明显高于风电并网装机的增幅。
  事实胜于雄辩,在电网企业已尽其所能的情况下,把弃风难题归结为“把电网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好百好的说法,实际上既不客观,也偏离了问题的核心。
  探究:是什么造成了消纳难?
  弃风,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是产业与市场的背离。在“世界风电第一大国”的光环之下,在中国风电装机高歌猛进的过程中,风电行业却迅速从高峰滑入低谷,一些中小风电设备企业破产,风电并网消纳难、弃风问题逐渐严重,风电事故频发,安全形势堪忧。而弃风,只是这一系列问题积聚后的最直接反应。
  人们要问,风电强国德国、丹麦等,风电量占比已超过20%,并未出现大量弃风的现象,而中国风电占电源装机的比重只有5%,为什么就难以消纳?
  首先,涉及如何科学比较的问题。目前国际上风电并网装机超过500万千瓦的国家有9个,而我国蒙东、蒙西、甘肃、冀北4个地区风电并网装机均已超过500万千瓦,风电年发电量占用电量比例分别达到40%、12%、11%、9%,与丹麦、德国、西班牙等风电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所以,更科学的比较方法是,用我国的一个地区与欧美某一国相比,“我国内蒙古、甘肃等省区风电装机容量比重、发电量比例等主要指标已经超过德国等国家,仅次于丹麦。”甘肃电力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说,“但是,丹麦风电主要采用靠近负荷中心的分散式发展模式,丹麦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不到500万千瓦,不仅可以在整个北欧市场消纳,而且还可以在德国市场消纳部分风电;不仅国内调节能力强的燃气发电比重很高,更重要的是挪威水电为丹麦风电调峰、消纳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反观我国,风电集中的西北、华北、东北区域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特别是冬季由于供热机组比重大,基本没有调峰能力,我国风电取得现在的成绩已“实属不易”。
    其次,全国范围内消纳风电的大市场尚未形成。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认为,“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这些地区消纳能力有限,又受跨区输送通道建设滞后影响,矛盾就越来越突出。”现在国家电网消纳的几千万千瓦风电,也是我们在区域之间有一定联网,加上统一调度、统一安排负荷,才努力实现的。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我国电源结构单一、系统调峰能力不足也是造成风电难消的重要原因。风力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甚至经常与人们的用电习惯背道而驰。例如内蒙古地区夜间风大,但夜间电网负荷很小,如果风机满额发电,电量根本无法得到消纳。正因如此,风电大规模并网后,需要增加快速调峰电源保障电网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说,“三北”地区电源结构都是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占比达到81%,且多为供热机组,既没有快速跟踪负荷的气电,又缺少可以灵活调峰调频的抽水蓄能电站,冬天供热期系统调峰尤为困难。反观欧美发达国家,西班牙燃油燃气及抽水蓄能等灵活调节电源比例高达34%,是风电的1.7倍;美国灵活调节电源比例达到47%,是风电的13倍。对比显而易见。 
      第三,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协调。国家电监会在2011年《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里也指出,“三北”地区风电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风电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协调”。《报告》中举例,河北地区由于风电建设投资方和地方政府对风电发展比较积极,目前已投产、核准和取得路条文件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490万千瓦,远远超过原《河北省风电发展规划》中2015年达到1013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特别是承德丰宁地区原《规划》仅60万千瓦,但已开展及拟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场已近200万千瓦,原有输电规划将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风电发展需求。
  “风电和电网建设还存在严重不同步的问题。”汪宁渤说,以甘肃酒泉为例,风电场大多建于戈壁滩上,征地、拆迁、赔偿等阻碍不大,地方政府又大力支持,便捷地办理环保等审批后,就基本可以开始建设了。但送出线路走廊和变电所必须首先解决征地、拆迁、赔偿等方面的问题,电网建设前期手续相对复杂和困难。通常一座20万千瓦的风电场半年就完全可以建成投产,但配套接入和送出电网工程的建设则需要一年时间,即使风电场和电网同时开工建设,也会存在时间上不同步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电网建设完全跟在风电开发后面跑。”
  对此,蒙东电网一位负责人感触很深。“2012年年底,辖区内并网风电场达到72座,装机容量达到703万千瓦,占地区总装机的比例为33%;2012年风电累计发电量达102.48亿千瓦时,占蒙东地区发电量的13.87%,这些数字都超过了德国和西班牙。”蒙东电网对风电的消纳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是当之无愧的绿色电网。然而,这里的风电装机增长速度远超负荷增长速度。2012年蒙东地区风电装机由2011年年底的567万千瓦增长至703万千瓦,同比增长了24%,但蒙东地区最大负荷仅由2011年的389万千瓦增长到403万千瓦。“在电网接纳能力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同比增长3.6%。蒙东地区仍被指为全国弃风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可见并非电网不积极,而应归咎于风电开发得如此盲目。”
  建言: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内蒙古辉腾锡勒大草原,汽车顺着绵延的公路行驶,放眼望去,远处的草地和山坡上,赫然出现一架架风车,高耸、挺拔,白色的桨叶在风中旋转,犹如旷野中、蓝天下一个巨大的游乐场。
  这是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一处风电场,是我国“风电三峡”的一个缩影。
  张国宝始终为风电发展鼓与呼,主管能源行业11年、执掌国家能源局3年中,在风电领域的强势突破和以罕见的速度突发猛进,成为他耀眼的政绩。“风电三峡”,正是他首创的理念,在业界广为传播;而他一再强调的“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却在某种程度为人们所忽视和淡忘。他认为,“弃风、弃水现象的存在,就是因为输电线路建设滞后、外送通道不畅。一方面雾霾肆虐饱受诟病,另一方面清洁能源又大量弃用,实在是不应该。究其原因主要是特高压输电线路旷日持久争议久拖不决,至今电网规划没有出台,有电送不出来。当务之急应尽快审批蒙西锡林浩特至南京、甘肃酒泉外送特高压线路。”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建议,处于源头环节的规划工作应做足功课,“尤其是风电基地的开发规划,要做好对消纳市场的研究和配套电网规划的衔接,而这并不是一家电网企业之能事。”除规划外,风电场项目和电网相关配套项目也应尽量在同步核准。“为保证这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能源主管部门要在其中发挥积极协调作用。”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羡崇表示,由于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光靠风电场所在地的省内负荷,效果非常有限。扩大风电的消纳范围是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的重要途径,风电的出力特性要求风电接入的电网具备大范围优化配置的能力。
  据了解,按照国家风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预计有80%左右集中在远离负荷中心的“三北”地区。受市场规模、电源结构、跨区输电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市场消纳问题已成为制约风电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