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华锐风电业绩变脸 过度依赖政府支持

添加时间:2013-04-15 11:00:08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政府部门对于华锐风电这样听话的“好孩子”自然要另眼相待。2009年,国家能源局风电技术装备座谈会选在华锐大连工厂召开,这是行业内首次。2010年初,国家能源局又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设在华锐风电,并为其提供了77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但是,当政府部门踩下刹车时,亦步亦趋的华锐风电相比竞争对手,受伤就格外严重。2011年,行业急刹车出现,大规模的项目审批受到限制,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不断出台,准入门槛被不断提高,在“风电之都”酒泉几无新开工风电项目,这让命系风力发电场订单的华锐风电遭受了沉重打击,当年新增装机容量2945兆瓦,被金风科技以3600兆瓦抢回了第一头衔,全球市场排名也从第二跌至第七。
    “低价一哥”反被价格伤
       韩俊良被业界称为“冒险家”,他主导下的华锐风电对于速度、规模有着狂热的追求。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华锐风电挥舞价格屠刀祭出低价策略,以一种激进的营销手法寻求薄利多销。在历次国家特许权招标项目中,除了政府部门的偏爱,低价都成为华锐风电中标的重要原因。例如,2008年6月开标的甘肃酒泉380万千瓦风机项目,华锐风电报价仅5800元/千瓦,比金风科技低了将近500元/千瓦,最终拿下180万千瓦的订单,而金风科技仅81万千瓦。
       业内因此戏称华锐风电为“低价一哥”。然而这样的低价野蛮生长方式,犹如《倚天屠龙记》中的七伤拳,克敌之余自身也深受暗伤。其一是这种决绝的营销策略,将二三阵营的风电企业逼向墙角,让华锐风电树敌无数。其二,价格战加上行业产能逐渐过剩,使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所有从业者的盈利能力都大受其害。国内风机价格在2008年曾经高达每千瓦6500元,但是目前这个数据已经下滑到3500元,最终这也反作用于华锐风电自己,令其盈利能力受损,资产负债率上升。2007年和2008年,华锐风电的资产负债率均为89.5%左右,远高于金风科技的54.89%和44.8%。
过分追求扩张速度
       华锐风电曾经创造了跨越式的成长奇迹,但是过分追求速度与规模的激进发展思路,给企业的持续成长埋下了一颗颗暗雷,随着疯狂跑马圈地下的技术、管理、质量等方面缺陷的一一爆发,企业自然就被卷入了漩涡。
      事实上,变流器、控制器等风电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华锐风电与其他本土企业一样,是通过向国外买技术进行组装来发展风电。为了快速成长,华锐风电在研发上走的是一条冒险的技术豪赌之路。它从德国富兰德公司引进的1.5兆瓦风机技术,在当时就不是一种十分成熟和主流的技术,之前是生产了30台风机。针对技术上的缺憾,华锐风电“技术不足客服来弥补”,培育出国内最庞大的售后服务团队,要求他们在业主发现故障前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华锐风电为此支付了高昂的成本。
      华锐风电这种做法引发业界质疑是用速度掩盖问题,但是无法一直掩盖下去。“2年质保期内免费修,但剩下的18年呢?如果一台风机要不断追加维修成本,客户会怎么想?”
       张家口、酒泉等地先后发生的数次安全事故,则又揭示了华锐风电在高速扩张中质量与管理方面的缺失。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2011年行业急刹车之后,“冒险家”韩俊良却一如既往地选择扩大员工规模和基地建设,要在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上孤注一掷。“过去的事情证明我是对的,未来的事情也会证明我现在的决策是对的。”韩俊良的这份自信,被残酷的市场和收紧的政策击得粉碎。
       对于风电企业而言,库存与应付账款相比业绩亏损更为致命,盲目的冒进就让华锐风电被高库存与高应付账款压得喘不过气。截至2012年9月,其存货金额达到85亿元之多,而该年一季度末,其应付账款高达100亿元,几乎与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持平。
       与业绩大变脸相对应的是,华锐风电上市首日开盘即跌破发行价,当天跌幅9.59%,随后股价持续下跌,到目前已跌至6元左右。
      尉文渊全盘操盘华锐风电之后,要想让企业游离漩涡,最根本一点的是要转变发展模式,从重规模转变为重效益,从重速度转变为重质量,从重装机转变为重电量,从而在风电行业的后草莽时代实现理性成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