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数据显示,东海大桥风电场一期投产两年半发电量逐年增加2010年发电量为12196.29万千瓦时,2011年为22584.60万千瓦时,2012年为24589.81万千瓦时。根据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显示,2010年实现盈利6500万,2011年为4800万、2012年则下降至4370万,三年平均资本金净利润率约为11%。其中由于政策支持,该项目每年获得财政贴息约4000万元。此前可研报告的利润预测值为2000万元。海上风电成本高、投入大、回报期长,目前的利润水平超出预期,回报期将有所缩短。
尽管发电量逐年增加,但由于还贷压力加大,利润逐年下滑。据东海大桥项目有关负责人透露,该项目投资22.8亿元,贷款达18亿元,2010年为贷款缓冲期,2011年及2012年每年还贷2亿。
还贷压力还将持续。“东海大桥风电场资本金回收期为12年左右,前六年是还贷高峰期,今明两年将进入经营困难期。”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
此外,二氧化碳减排量的交易收入大幅缩减无疑使经营雪上加霜。
二氧化碳减排量的交易收入曾经是风电场非常可观的一笔收入。但是随着第二个承诺期京都议定书的结束,每吨核证减排量已经由高峰期的30欧元左右下降到如今的不到1欧元,碳市场大幅跳水给风电场经营带来了不利。东海大桥风电场一期CDM项目碳排放购买方也表示无力以每吨12.66欧元的合同价履约,提出采取市场浮动价交易。这将让风电场的收入大大缩水。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支持之一的3年期财政贴息也已到期。“投产3年连续实现三年盈利,主要靠的是3年期的财政贴息。接下来,没有了财政贴息,加上贷款余额较大,财务成本较高,2013年和2014年会连续两年存在经营压力。”上述内部人士称。
据了解,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正酝酿二期项目建设来缓解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任浩翰对本报记者说:“海上风电场规模化经营能降低成本,同时二期前几年获得的财政贴息可以缓解整体的亏损压力。”
经验与难题
项目为海上风电建设运营提供经验,但运行维护和人才培养仍是难题
在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建起之前,我国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还是一片空白。
参股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当时有诸多考虑,其总经理唐征岐说:“陆上风电开发有经验,但对海上风电的开发心里也没有底。很多设计和技术都是首创。”
他介绍,国外海上施工主要以分体吊装为主,整体吊装虽然也有成功的个案,但技术严格保密。根据实际情况,东海大桥风电场采用了风机整体吊装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具有海上精确定位和软着陆功能的缓冲系统,使海上恶劣自然条件下风机安装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
第一台风机在海上安装时,风电场很多工作人员都和唐征岐一样,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如果一次安装没有成功,意味着损失惨重机高近百米,叶片长达91米,重达几百吨,成本近千万的风电机将会沉入海底。
直到全部风机都安装完成,唐征岐心里的石头才落下来。但正如他所说,海上风电开发的风险与挑战远远不止如此。
海上风电机组的质量稳定性,是海上风电场25年寿命期要面临的考验。“不同于陆上风电场,海上风电场维护要通过船舶才能靠近,这就导致对于需要现场复位或修复的故障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发电量。同时海上故障的排除,所需时间更多,且大型船机设备成本高,这都是海上风电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难题。”任浩翰解释。
提高海上风电运行管理水平,加强风电巡回检查,通过状态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成为海上风电维修的重点。
而在朱开情看来,海上风电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东海大桥风电场一期工程建设至今,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已经很迫切了,直到去年才有院校开设海上风电相关专业,我们今年也会制定方案进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