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华为CFO首次面对媒体 年终奖发125亿

添加时间:2013-01-22 16:25:29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解密任氏家族和华为真相
     关于任正非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种种传言,涉及到华为接班人、华为控制权等敏感问题。比如传说华为未来将走向家族化,并称任正非“仅有高中文凭的女儿”孟晚舟近年被提拔为CFO,并入选常务董事;任正非女婿、孟晚舟丈夫徐文伟为公司常务董事。任氏家族成员在华为13名常务董事会成员中占了三席;任正非之子任平据称亦在华为出任要职,并被广泛猜测为任正非接班人。
      还有“华为员工持股会”,这个组织也一直处在“黑屋子”中,使得公众无法对华为公司历史的种种解释和信息作出真伪判断,包括任正非本人是否如信息披露的那样仅持有1.4%华为股权?华为公司的控制人到底是谁?华为到底上不上市?等等。
对于上述传言和疑问,孟晚舟都在笑谈中一一予以回应。
“我在华为最早的工作是接电话”
      关于您个人的履历有很多传言,请您给一个真实的版本。
      孟晚舟:网上有一些小小的新闻是关于我的。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是高中毕业,我的确是读过高中,但是我有幸考上了大学。(笑)1992年大学毕业之后在建设银行工作一年时间,由于银行整合撤销了一个网点,我就到了华为,原本计划出国留学,也拿到了OFFER,但是因为被认为有移民倾向被拒签了。计划出国前父亲说出国总要学点谋生技能,所以到华为打杂,那时候公司小,做过秘书、协助过销售和服务部门,负责打字、制作产品目录、安排展览会务等。我是华为早年仅有的三个秘书之一。传闻中关于我在华为最早是接电话的是实情。我爸说,社会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打杂的经历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
     1997年我去了华中理工大学读硕士,学会计,一年半学成,又回到了华为的财务部门,这才真正开始了我在华为的职业生涯。
      公司的人当时知道您是任总的女儿吗?特殊的身份是否会影响到您在公司与人相处?
孟晚舟:他们都知道。我父亲创业时,我在读高中,他办公室有个复印机,我老去那复印试卷。现在我很多同事,我当年都叫他们叔叔。这不会对我们现在的相处构成障碍,日久见人心。处久了,大家就知道我是什么人,都还比较愿意跟我说很多话。
     您为什么姓孟,而不是随父姓?
      孟晚舟:名字是我自己16岁时自己改的,随我母亲姓。我弟弟叫任平,他现在华为旗下慧通公司,慧通是华为的服务公司,提供酒店机票和会展等服务支持,慧通的存在是因为华为全球商务活动拓展的需要,比如在全球参加展会,沟通等成本更低。我弟弟并不在华为技术公司,不参加主营业务。
“我先生根本不是电信行业人士”
      能否从您个人的角度评价一下您的父亲?
     孟晚舟:他在工作中是CEO,在家里是父亲。在高管的会上,我有时候会与他和其它高管辩论,喜欢挑战一些事情。在家里我们不太谈工作。他曾经是一个慈父,我妈妈才是严母。在创办华为后,可能是管理一家企业对他个性要求很高,他现在成了一个严父,我妈妈变成了慈母。现在有些事我们都是先跟我妈说,让她去做我爸的工作。我现在能见到他的时间不多。除了每个月最后一周是公司工作例会,他在那一周会回到深圳,其它时间他都在外面出差见客户。
      有传言说您先生就是华为现任高管徐文伟?
      孟晚舟:说我先生是徐文伟,听说除了坂田(华为深圳总部)的华为人知道那不是真的,坂田5公里之外的人都信以为真。其实,我先生根本不是电信行业人士,我们有两个孩子,儿子10岁,女儿4岁。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断地问,华为到底有没有上市的打算?
       孟晚舟:基本上我第一次见面的金融界朋友都会问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如果华为上市对华为的开放透明肯定是好的,但是华为上市存在天然障碍的,中国相关法规规定上市公司最多只能有200个股东,但是华为超过6万员工持股。关于上不上市,近期还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议程中。 
      暂时不考虑华为上市
      华为旗下有3大BG(事业群),包括运营商、企业网、终端消费,后两者是新业务,需要战略投资,是否有分拆上市的可能?
     孟晚舟:暂时不考虑。我们还是希望新业务在市场上首先能建立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既要“力出一孔”,又要“利出一孔”,就得要在一个平台上,在一个运作模式上去把市场的口子撕开,企业网和消费者两个市场,它们还有一个缓慢的成长期。另外上市是为了解决融资的问题,目前从资金来源的品种、渠道、额度,都足够支撑我们运营了。所以仅从融资来讲,我们不认为有上市必要。透露一个数字,目前我们在全球各银行中拥有330亿美元的授信额度,77%来自于外资银行,所以华为不缺钱。
      另外,我们的客户质量很好,回款非常好。全球运营商TOP50强,前TOP45家都已是我们客户,这45家中前27家贡献了我们70%的销售收入。
     外界质疑华为员工持股的方式是一种变相的、违规的融资方式,它的融资需求考虑大于激励的考虑,您对此有何评价?
      孟晚舟:我个人认为华为的员工持股是激励方式。华为1987年创办时只有2万元,一无所有,如果没有员工持股机制,华为是发展不到今天的。只有把员工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绑定在一起,华为才走到今天。华为就是一个合伙制的公司,只不过“伙”多了点,它解决了公司发展中“力出一孔”(聚焦、合力)、“利出一孔”的问题。
      2012年我们预计将实现每股回报1.41元的回报,换句话说,我们每股的回报率是20-30%,银行融资成本只有12%左右。相比而言,前者融资成本高许多,傻瓜才会选择这个作为融资方式。
      您父亲持有的公司真实股权是多少?谁拥有这家公司?华为的员工持股会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孟晚舟:我们认为华为全体员工拥有华为公司。任总股权是1.4%,稍晚的股东大会上就会公布任总的股权。华为员工持股会,也叫华为工会,是一个注册社团机构,华为员工通过与持股会授权和协议方式持有华为虚拟股权。华为持股设计在1987在深圳发改委还报批过。
      华为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关于员工股权结构,我们已经有一个想法,选择一个时机把黑屋子变成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公布详细情况,包括高管具体持股数。 
     华为走出“黑屋”将公布股权结构和工会秘密
      2009年1月,华为公司曾经打破常规安排公司轮值CEO徐直军出面,举办了公司有史以来的首度财报媒体沟通会。华为公司当时发出信号称,“未来每年将例行举办一次此类沟通会”,以弥补华为作为“非上市公司”信息不够透明的缺憾。结果是,这一次短暂“开放”在2010年即关上了大门。
      事隔4年之后,2013年1月21日,华为CFO孟晚舟的出现再次释放“开放”的信号。“公司从今年开始,将会定期公布半年报”。而在此之前,华为只是公布年度报,“事实上,我们过去一直对利益关联方,比如银行定期公布季报,只是没有对媒体公开”,孟强调说,“关于我们的股权结构,我们会选择一个合适时机,合适的方式向外界公开”。
      按照分析人士的解读,本次任氏家族的首度公开曝光有其产业背景。鉴于传统业务——运营商市场规模增长放缓,对新业务“企业网”及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终端”拓展的强烈意愿,必然反向推动华为品牌战略从封闭走向开放。因为与全球运营商封闭的打法相比,后者对品牌、渠道等非产品、外在能力的依赖要远远甚于前者。
      将和任氏家族一道走出“黑屋子”的,还有华为的员工持股会。华为公司品牌部门负责人称,公司正在就代表公司超过64000名员工持有华为公司98.6%股份的“华为员工持股会”(即华为工会)的内部操作详情披露事宜,作相关准备,“所有的文档都在华为的一间屋子里,我们考虑在合适的时机把它开放给公众”。
      该负责人同时解释称,华为持股员工每5年投票产生51名股东代表,再由此51人投票产生公司董事会。在投票中,员工根据持股量获得等额选票权,在预设的程序和“选区”(华为全球指定分支机构)内参与投票。
      关于华为的业务和财务近况,据孟晚舟介绍,华为在压力最大的2012年,财务上仍然保持相对宽松的策略:公司承诺全年给员工发放奖金达到125亿元(不包括股权分红),同时公司当年持续按照超过营业额的10%费用、29亿元进行研发投入。这与华为去年8%的营收增长相比,显得有些“激进”。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相对激进的财务策略与华为当下战略相匹配:因为企业网、手机等消费终端,仍然在起步期,无投入,即无产出;另一方面,亦体现了华为一向的聚焦、压强原则,即看好的事情则定会加大投入。关键是如何把握战略与财务的平衡。
      这取决于两块新兴业务的进展。根据华为披露,2012年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大业务分别录得1603.7亿元、115亿元、484.22元的收益,占收入比分别为73%、5%、22%——占收益大头仍是传统的运营商业务。孟晚舟透露,2012年,后两大业务BG高管均未能完成在年初个人向公司承诺的经营增长目标,“这两大BG管理层今年只能拿0奖金,以体现公司的激励文化”。
      华为的压力在于:传统运营商市场价值最高的TOP50客户,2013年预计的投入增长仅为5%,这意味着传统业务已几无上升空间,未来从2000亿向3000亿规模突破,其空间在后两大新兴市场:企业网市场,华为仅115亿规模,仅是一个很小的基数;消费终端品牌众多,技术、渠道的竞争尤其惨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