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转型,如今晶澳拥有1GW硅片产能、3GW电池产能、2GW组件产能,组件从0%业绩占比增长至接近70%,高潮时营收接近18亿美元,三年内销售量大幅增长,产品在业界领域得到认可,战略转型后的业务结构在2012年逐步凸显。晶澳至此基本完成由电池向组件的转型,这样的转型速度与转型规模在制造工业界比较罕见。
回忆转型的三年,方朋形容这个过程如同做心脏手术,管理层手握手术刀,如果手抖划破心血管损失都在上亿元,所以战略要清晰,内部数据统计及情报能力要强,管理层对数据要有能力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然而对症下刀,这里又要有执行力。
没有外力介入下光伏产业不会发生整合
成功转型进入组件领域的晶澳并没有喘息机会,组件竞争日益激烈,日前出炉的各上市光伏企业第三季度财报无一不出现亏损,其中不乏让人大跌眼镜的,出货量增加盈利却减少,组件销售不少是亏本赚吆喝,或舍本占市场。晶澳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出货量超过预期,净亏损5910万美元,今年二季度以来晶澳营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季度我们发货量排名第二,达418MW,但我们发现做得越多亏得越多,仔细观察,国内出货越多亏得越多。我们将组件发到了ASP最低的两个地方,是造成我们三季度亏损较大的原因之一。”面对第三季度的营收下滑与亏损局面,方朋直言不讳,并总结经验。
统计显示,第三季度晶澳国内组件销售量占比达到44%,欧洲紧随其后。按照全球平均销售价格(ASP)排名,日本第一,美国第二,新兴市场第三,欧洲第四,最后是中国。这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何如此多企业宁愿花大力气开发新兴市场,排队申请日本非常严格的JET认证,即便双反也还是要登录美国,中国市场虽然在启动且有利可图,但眼下并不是最优市场选择。
晶澳第三季度虽然亏损,但在欧洲证券、银行及美股分析师的评级中,相比其他光伏企业“卖出”及“破产风险”警告,晶澳与天合处于较为稳健的“中性”与“持有”评级,这得益于其较为稳健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比、还账能力目前亦处于较安全级别,远胜于其他一些还不起银行款的光伏企业。而另一家受到认可的公司天合光能,成为这个季度里各光伏上市企业中净销售额和毛利没有亏损的少数公司之一,分别为2.98亿美元和240万美元。 观察天合光能,方朋分析道:“天合为什么做平,因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订单较多,同时做了内部调整。眼下,经营最好的公司不犯决策错误基本可以持平,但是每家公司在决策中难免出现决策偏离。三季度我们也有一些偏离,我们拒绝了一部分国外订单,同时这个季度我们试了一些新的营运模式,加上二季度大量的库存,形成了亏损。”
整个行业均处于亏损的局面,方朋认为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中长期看好,现在太阳能产业崩盘还不到50%,才到三分之一,预计2013年会更困难,他预言明年第一季度将是崩盘后最黑暗的时期,他将2013年称为“黎明前的黑暗”。
“这种局面的形成在于中国对新兴产业的经验不足,很多太阳能企业领袖对于大型国际化产业的管理缺乏经验,对行业发展预测出现了错误,而其中最大的错误是投资错误。2011年一季度全行业最火的时候,我们看到市场低潮的波动来了,及时做了调整,产品产能、人员等自那后没有增长,比其他企业早了三个季度踩刹车。我不相信去年以200%的速度发展以后,今年还能以100%速度发展。很多企业经不住这个诱惑,仍然持续扩产,销售人员说手上有订单,但其实市场一下去订单就消失了,导致如今局面无法收场。”方朋认为管理者需要把控好节奏,这话既是说给行业中人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如今的光伏产业已是深陷过剩与债务泥沼,很多人提出在这轮崩盘中行业会出现整合,但方朋认为,在没有外力介入情况下光伏产业不会发生真正的整合。他表示:“我们看到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停产闲置但并没有对其实现整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关键有两点:第一银行不愿意逼债,由于企业借了大量贷款,银行不会逼迫企业破产;第二企业继续营运导致产能长期闲置,有单就做没单就停,没有实力强大的外力介入,没有政府的领导去促进这个整合,上述局面会长期耗下去,中国光伏产业也不会出现真正整合。所谓外力,一是大型银行和私募基金,一是大型战略性投资者,比现有公司大一个量级的企业。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特色,同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在台湾、韩国的半导体业。”
电站不是救命草,分段集成走到最后
迫于生存压力,越来越多的光伏制造企业开始“向下生长”,转型建电站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消化自身组件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因建电站有合理利润可图,这可能为今年财务报表减少亏损数额。相比组件制造,电站毛利高一个级别,对于处于制造端的企业们,太想摆脱一直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地位了,如若能从赔本赚吆喝的加工制造商,转型成绿色能源的提供方,就好比做建材生意的跨步成为房地产商,那是另一种诱惑。
目前涉足电站系统的大型光伏上市公司包括尚德、阿特斯、英利、海润、晶科等,2012年举全力进入转型的代表企业当属海润,投资电站近20亿,海润CEO杨怀进表示:“卖组件不如建电站赚钱,我们未来的重心会转向电站投资,比例越大越好。”2009年开始筹备的阿特斯已经有了业务比例的转变,第三季度来自整体解决方案的收入在总营收占比21.5%,二季度为5.5%。CEO瞿晓铧表示未来阿特斯将有两块主营业务,一方面组件制造商,另一方面成为终端光伏电站系统集成项目整体方案解决商,他称之为“华为中兴”之路。
向电站延伸的转型模式在方朋这里碰了壁,他表示晶澳会尝试性的做,但并没有计划也不建议全面去做,主要只是为了了解下游客户的需求。相反,他认为下游系统集成、项目开发在未来会成为另一个竞争激烈的主战场,期间不排除形成大的泡沫。他提醒:“转型做电站不是今天拯救组件的救命草,它是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不能这边遇到寒流了,就都想着往温暖的地方转移,这是虚幻的。组件制造与建电站完全不同,商务模式也不一样,现金投入大,虽然毛利高但毛利实现周期非常长。一般的光伏企业组件产能都很大,电站能消融多少?靠电站来解决2、3GW的组件产能不现实。”
对于自己的判断,方朋做了进一步阐述,他预言太阳能行业将来会形成这样一个格局:行业各分段产业链产能及需求会逐渐集中,向运营、技术、管理、信誉良好的企业聚拢。到最后上游端硅料厂全球将只剩下3-5家,中游硅片电池组件厂剩5-8家,下游项目公司会有若干家,因为它是当地化、开发性的市场,终端运营商每个地区也只会有几家大公司,中国是国企,欧美是大的公共事业公司。而晶澳的未来,就是将中游制造端硅片电池组件集成起来积累实力,成为最终“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