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光伏制造企业对终端市场高涨的热情。苏维利显得不以为然:“制造企业做电站会让自己的日子寒上加寒。”
一方面,如果投资电站依靠卖电来获取收益,一般需要8至12年才能收回成本,即便是消化了自身产能,也不过是将产品存放地点由库房转移到了电站罢了,销售业绩不能得到确认,短期无法盈利,还要追加投资,这对财务状况本已吃紧的制造企业而言,显然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即便是采用BOT模式依靠卖电站获利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一个电站项目从选址开始到建设运营就会经历来自土地审批、工程质量检验等各方面的复杂法律程序,起码需要两年才能转让出去,这就意味着企业两年没有销售收入,而项目还要占用现金流。
对此,国内某光伏制造巨头高管亦表示认同:“电站真的不太好做。”在这位高管看来,在国内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具有电站运营能力,难以预测的因素非常之多,如果没有人买电站,资金回笼很成问题。
凶险的海外掘金路
虽然受债务危机影响,欧美等国相继削减光伏发电补贴,但是因为光伏组件价格持续走低,电站建设成本也随之大幅下降,受益于此,欧洲发达国家业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据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介绍,海外电站建设市场仍以每年10%的速度扩容。
欧美等传统光伏市场增长的同时,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开始爆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对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迎来一波高潮。
也许是受到上述利好因素刺激,国内很多光伏制造企业摩拳擦掌,远涉重洋,奔赴海外掘金光伏电站。
不过,作为过来人,苏维利似乎对此仍然持极为谨慎的态度。
2008年苏维利刚到西班牙做电站时,电站即将并网了,却被当地政府的河道管理部门告知上网电线要穿越一条河,这是不被允许的。他亲自去视察了那条“河”一条抬腿就能迈过去的杂草丛生的小沟,已经20年没有水。结果苏维利动用了全部人脉,最终才征得政府的特赦。 在德国,电站投资者只需跟电力公司签订购电协议即可,与这种单轨体制不同,意大利采取补贴双轨制。一些国内企业去意大利买执照的时候,结果只拿到了地方的DIA执照,据此可以获得项目上网权利并可以从电力公司得到9分钱电费;但是,超出9分钱的额外补贴必须向中央财政部门申请,这意味着同时必须拿到AU执照。
“只有DIA执照,没有AU执照,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没有相应预算,企业自然也得不到补贴。电站运营亏损几乎是必然结果。这些情况当地律师是不会告诉企业的。于是在意大利出现了很多投资失误的案例。”苏维利称。
光伏企业自救:艰险的产业链终端路
除了欧洲,最近炙手可热的日本市场也不是一块容易下口的骨头。苏维利介绍说,日本重视专业化分工,一般不允许制造企业涉足下游电站业务。“为了规避这一问题,阿特斯目前在日本就宣称自己是在美国上市的加拿大企业。”苏维利说:“而天华阳光选择和当地企业合作,在9月份进行的日本大型地面电站项目招标中,天华阳光中标22个,位列前三。”
国内市场仍不明朗
为了救市,上至国家部委下至电网企业都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措施。最近,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公布,合计通过的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2.83吉瓦。加上今年5月已经公布的1.71吉瓦的第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合计全年项目规模达4.54吉瓦,略高于之前预期。另据统计,2012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资金130亿元,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国内应用的总规模达到5.2吉瓦。
但补贴资金存在巨大缺口,长期拖欠,也让一些投资电站的制造企业叫苦不迭。
但不能因噎废食,决策层的决心成为关键性因素。对此,乐观者不乏其人。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韩军利就表示,业界预计明年四月份即全国“两会”之后,补贴资金兑现等问题或会有明确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