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协议书》共有7条条款,其中第一条显示,乙方于今年11月27日开始放假,停工放假至2014年11月6日,或甲方通知乙方复工复产之日,或双方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以时间先到者为准),具体复工时间以甲方视实际情况另行通知。记者注意到,2014年11月6日正是王群与华锐风电签订的合同到期之时。
《协议书》中约定,在停工放假期间,甲方依法向乙方支付基本工资和生活费:自停工放假起始日至2012年12月26日,甲方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乙方工资,即人民币2400元。自2012年12月27日至本协议终止日,甲方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的80%向乙方支付最低生活费,即人民币1008元。
在停工放假期间,甲方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为乙方交纳各种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但在停工期间,甲方不再向乙方发放或乙方不再享有除本协议约定的工资或基本生活费用外任何奖金、津贴、补贴和其他福利项目。
与酒泉基地相比,华锐风电北京总部有更多的员工“被休假”。“我们研发部的人员裁掉了将近一半,每月1008元让我们一家三口在北京怎么生活?连房租都不够。”华锐风电北京研发一部的一位人士表示,此前他每个月的收入在8000元~9000元。
部分员工休假,或许仅是一个开始。11月23日,华锐风电在北京总部19层,张贴出一份新的《关于部分岗位员工停工放假的通知》,公布了多名被停工的员工名单。
而随着今年8月28日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华锐董事尉文渊被推到了台前,变身成华锐风电的代理总裁。华锐风电表示,这是在行业以及企业本身处于低谷时正常的人事调整,希望对资本更熟悉的尉文渊和对技术更熟悉的韩俊良分工协作,带领企业走出低谷。
·员工声音
华锐风电酒泉基地:最近一年基本没订单
一位进入此次放假名单的华锐“研发一部”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放假名单由总裁办制定,随后直接通知到员工本人。
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员工私下向记者透露,华锐风电酒泉基地现在一共有100多名员工,分为两种用工形式:一种是和华锐直接签约的,一般是大学生;另一种是劳务派遣的形式,这些人主要是技术工人。
目前,技术工人约有50人左右,最多时有100多人。“我们现在每个月也就能拿2000多元。”上述华锐员工表示,他从酒泉基地刚建立就来到了这里,见证了酒泉基地的兴衰。
2010年,可以说是最好的时光,那时公司开足马力生产,而现在生产节奏明显放缓了,而且主要是甘肃省外的一点订单。最近一年多,酒泉当地基本上没有订单,而无订单怎么生产?“如果还接不到订单,我估计自己也会被裁掉。”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华锐风电是最早落子酒泉的风电制造企业之一。
彼时,风电产业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2008年4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规划到2010年,建成风电装机516万千瓦,2015年,建成风电装机1271万千瓦,使酒泉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多家国内风力发电行业的巨头涌入酒泉建风场,这对风力发电设备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或许正是看重这一点,华锐风电才大手笔布局酒泉。
当时有报道称,华锐风电酒泉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将具备年生产500套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能力,实现产值30亿元。
2008年到2010年,在酒泉风电项目三年狂飙式的发展中,华锐风电确实获益匪浅。瓜州、玉门的多位客服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目前华锐风电在瓜州的机组在1000台左右,玉门则在300台上下。
华锐风电在2010年年报中称,2010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438.6万千瓦,继续排名中国第一,已跻身全球第二位,并保持了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公司还中标384兆瓦和45兆瓦的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示范项目。2010年,酒泉基地项目收益为16769.04万元。
2011年1月,华锐风电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并以90元/股的发行价刷新了A股主板的纪录,当时的华锐风电可谓是风光无限。
这种疾进式生长的结果将会怎样?当时有人预言,华锐风电的高速成长,显然得益于大型电力国企的“风电大发展”:在此过程中,倘若缺乏产业政策、主管部门和大型国企中任何一家的“扶持关爱”,华锐风电的激进创新都可能陷入万劫不复。
一语成谶。在发生了数次风电脱网事故后,2011年,国家收紧了风电产业政策,国内多个风力发电项目停止审批。去年全年,在“风电之都”酒泉几无新开工风电项目。命系风力发电场订单的华锐风电遭受了沉重打击。
“以前,公司租了两辆大巴,接送工人上下班,现在班车早不见了踪迹。”上述来自黑龙江的员工指着大门口正对面的公交站牌说道,现在工人们只能坐公交车上下班了。
订单减少了、工资下降了、班车不见了……这些是华锐风电的普通员工对公司沉浮最直观的感受,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华锐风电在今年第三季度巨亏2.8亿元。
·战略之惑 华锐风电“两海”新战略的困惑
自去年1月上市以来,华锐风电遭遇了业绩变脸,股价也大幅跳水。目前,仅为21元/股左右(复权价),市值大幅蒸发。
当前困境下,海上风电和海外拓展这“两海”新战略进入了华锐风电的视野,但业内专家指出,因海上风电的建设维修成本以及海外运输成本较高,“两海”战略短期内大规模推进的可行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