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鲁政发〔2012〕42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2日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1〕15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省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深入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和人才强省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全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立足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海洋开发等“四新一海”为重点,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产业集聚工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平板显示、无线射频识别(RFID)、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容错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软件、智能家电、光通信系统、新型电子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新突破,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封装等产业链基本形成,成为带动产业快速增长的新生力量。
2.新医药和生物产业总量全国领先。生物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纳入国家统计范围的183家生物企业中,我省有42家,居全国第一位。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生产体系,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3.新材料产业特色明显。在高性能纤维、高分子材料、有色金属和精品钢、陶瓷材料等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和特色产业链。拥有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73家,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1.5%;涉及新材料研究开发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近30家,拥有专业科研人员3800多人。
4.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建成一批太阳能光伏项目,拥有转换效率世界领先的30MW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生物质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纤维素资源生物炼制、生物质大型气化、秸秆压缩成型、大型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方面,相继开发出一批先进技术和生产装备。风能产业发展较快,在沿海陆地及海上规划建设了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场,涌现出一批骨干风电设备生产企业。核能利用产业取得突破,海阳、荣成核电站项目顺利推进,涌现出一批国内领先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
5.海洋开发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海洋生物育种全国领先,先后引领了我国海水养殖的5次蓝色浪潮,使我国水产业完成了“海水超过淡水,养殖超过捕捞”的两大历史性转变。海洋药物产业发展迅速,开发出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海洋药物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开发等产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竞争力较强的行业骨干企业。
6.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良好。新能源汽车电机、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成效明显,锂电池、感应电机、永磁电机、控制器及车用空调等产品实现产业化。中通客车等一批企业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目录,推广应用与示范扎实开展。
7.高端装备制造业实力迅速增强。在重型汽车及发动机、船舶及新型交通设备、清洁生产设备、现代农业设备、工程机械设备、环保及检测设备、大型专用机械设备等领域优势明显,拥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拳头产品,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
8.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加大了节能节水、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等关键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力度,初步建立了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节能环保企业已达2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集中支持了三个“节能100项工程”,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能耗水平明显下降;组织实施了“循环经济123”工程,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