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不仅是低价倾销
尽管欧洲企业目前并不承认对华多晶硅出口存在倾销行为,但参与调查申请的多家企业表示,事实胜于雄辩,欧盟企业接受政府补贴证据确凿,国内企业已做好相应准备。
2011年中国自欧盟进口多晶硅14643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平均价格60美元/千克,总价值超过55亿元。
此前的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正式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2011年中国对欧洲光伏产品出口高达204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口超过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00万人。
吕锦标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我们已经通过欧盟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年报、公司网站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文件等渠道,收集到大量证据,充分证明欧盟多晶硅生产企业获得了大量补贴。”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欧盟多晶硅主要产自德国,小部分是意大利的产品。德国政府的补贴额度相应也几乎是最高的。
据介绍,在德国,投资多晶硅企业可享受名为“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的投资赠款。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最高赠款金额根据其所处的地区及企业规模而不同。在资助金额最高的地区,大型企业所得资助最高可达投资成本的30%,中型企业最高可获得40%,而小型企业最高可获得50%。
记者在4家企业提交中国商务部的申诉书中看到,在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一年调查期内,剔除运输、保险、关税、增值税、仓储等各环节费用影响,原产于欧盟的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为11.47%。
根据4家企业提出的诉求,此次涉及低价倾销的欧盟多晶硅企业共有11家,其中:德国5家,意大利4家,法国和西班牙各1家。
“不仅仅是低价倾销,包括瓦克等欧洲企业在过去10年中获得多项政府补贴和政策性贷款,使得其在面对中国多晶硅企业时拥有成本方面的竞争力,这也是我们提起反补贴诉讼的缘由。”知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以瓦克为例,其在过去10年中,获得超过4亿欧元的政府补贴,并在2002年、2008年和2009年从欧洲银行获得了3笔政策性贷款,贷款本金总额为8.5亿欧元。
尊重规则
吕锦标对法治周末记者强调,商务部从11月1日就开始调查,看对方的商品是否符合“量升价跌”的趋势,如果符合就有倾销的可能。再者就是对行业构成的损害,还有需要调查的就是进口商品的倾销与行业的损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是因为国内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的原因造成的行业亏损,还是倾销造成的市场冲击。这3个问题解决了,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基本上就会有一个初裁出来。
他说,多晶硅是高新技术产业,我们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之前我们原料全部是进口,因为受制于人,在价格战的时候受欧美这些国家支配很明显。
如果没有恰当的保护,产业消亡之后,价格就只能由人家牵着鼻子走了。
“商务部对我们递交的申请书和证据进行了初步审核,认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以现在已经立案了。”王雪华律师说,该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晶硅产业在新能源领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产业,也正是基于其重要的地位,美韩、欧盟在国内有补贴的情况下,对我国大量出口进行倾销、损害了我国产业的利益。
他说,在美韩、欧盟倾销之后,我们四大企业都已经停产了,作为申请人的律师我们一直在呼吁希望国家调查机关尽快作出初步裁定,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及时维护国家多晶硅产业的合法利益。我们的多晶硅产业在全世界范围而言是最先进的,如果公平竞争是绝对处于领先的,现在这种不公平竞争使它在我国销售价格低于其在本国国内的销售价格,造成我国产业严重受损。“该案影响非常大,我们也提交了追溯征税申请。”
业内专家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这个调查的构成要件就几点。首先是存在倾销、补贴,再者是由于倾销、进口产品存在补贴造成损害中国生产同类产品的多晶硅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倾销、补贴与国内企业的损害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受损害企业当然有权提出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救济的调查。”
吕锦标说,加入WTO很多年之后,中国企业也意识到要用规则本身来保护自己,而之前我们看到很多国外利用规则打我们的例子。国内企业达到了一定的出口量,受到损害就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尊重规则很重要。
“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开始,进入实体经济危机之后,到现在欧债危机,再到产业通货膨胀状况,世界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贸易保护活动。”王雪华认为,“我觉得中国做得不错。我们历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那种没有事实依据、不客观评估,片面地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利益发动的贸易救济行动,当然它不等同于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