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内对风电检测的重视来源于去年发生的多起风电大规模脱网事故。究其原因,是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所致。对此,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机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计划,督促设备制造厂商配合实施。
中国电科院相关人士介绍:“早在2003年,德国的风电并网导则就要求风机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我们在2007年认识到这个问题,才开始技术储备,并于2008年向国家申报了‘863项目’,2009年年底具备了检测能力,2010年开始检测。因此,科研机构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研发,要进行技术储备,否则等出现如因低电压穿越能力缺失而出现的脱网事故,再开始研究就来不及了。”
“目前,德国等国家及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已准备提出要对风机进行高电压穿越能力检测,维斯塔斯等国外风机厂商,不仅提出风机要具备高电压穿越能力,还提出风机要具备一次调频等高级功能,他们认为这样的风机才算完美。”上述相关人士指出,“事实上,国外有许多风机厂商都有专业机构在研究电网,尽管这会增加成本,但是客观需要。因此,目前我们也在开展无功电压等相关研究,未雨绸缪。”
此外,该人士还表示,IEC61400-21标准即将修订,在标准修订讨论中发现国外风机厂商正推动标准升级,通过标准升级淘汰落后技术,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而不是通过价格竞争占有市场。因此,国内风机厂商应主动开发电网友好型风机,要以技术进步来带动市场。其中,检测手段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
风电标准从无到有 达成共识
近日,大唐(通辽)霍林河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丛发对到访的记者表示:“目前风电场从可研、规划到建成投运,始终注重与电网企业密切沟通,并按要求安装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功率远程控制系统。”内蒙古通辽、辽宁阜新等多位电力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地方电力公司对所经营地区内风电场的可研、设计审查严格,对风电场的线路、升压站等验收细节严格把关,注重电网补强,保证了风电的顺利并网。
据了解,此前我国一些风电场发生的风机脱网事故,不仅是由于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等能力所致,也有一些是因为风电场在做前期可研、接入专题时,电网网架不够坚强以及无功电压等问题没有解决好。因此,做好风电并网工作,除优化电网调度、发展电网友好型风机外,做好前期规划设计也十分重要。
对此,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张正陵指出:“面对风电与电网规划前期工作不同步、建设工期不匹配等困难,国家电网主动与风电业主协调配合,超前开展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加快风电送出工程建设,尽最大努力满足了风电接入电网的需要。”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国家电网累计投资风电并网工程458亿元,建成风电并网线路2.53万公里,新(扩)建变电站420座。
同时,风电发展初期,风机技术标准缺失,制造门槛低、厂商品牌众多。对此,国家电网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先后编制修订了28项企业标准,涵盖系统接入、调度运行、并网检测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参与风电行标、国标编制,其中,行标编制33项,国标编制17项。
“我国风电发展最令人欣慰的,一是并网风电超过5000万千瓦,另一个是经过多年磨合,风电、电网等对风电的相关标准、技术等形成共识,共同对待风电给电网带来的问题和电网给风电支持的问题,风电和电网形成了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