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一方公正透明,一方友好优化
今年8月初,朱怀英收到了一份来自甘肃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对他的风电场7月份运行情况的综合评分,他得了1700多分。分数增减有凭有据。朱怀英告诉记者:“风功率预测越准,加分越多;无功补偿设备、风机单机信息上传等指标都有不同的加分,如果是友好型风电场可以加200分。反之,如果预测不准,没有低压穿越设备等,也要被扣分。”虽然还是试行评分,但是朱怀英对分数很重视,“以后分数高、管理好的风场可以满发多发,管理不善就要受限。以10万千瓦风场为例,管得好可以发到12万千瓦,否则可能降到8万千瓦。”有了奖惩措施,风电规范管理将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和企业的利润和效益直接相关。“我知道自己在哪儿扣分了,上个月我们的SVC设备没通过验收,现在我正找人调试呢,估计下个月我们的分数就上去了。”朱怀英说。
对于规范的管理模式,风电运营商举双手赞成。黄建新认为:“有标准才能更规范,让大家都在同一个平台公平竞争。”
实际上,在我国新能源发展初期,设备制造标准缺失、门槛低,厂商品牌众多,2009年以前生产的风机大都没有低电压穿越等国外标配的基本功能。很长一段时间,风电在标准和管理规范方面都是一片空白。国家和行业标准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先后编制修订了28项企业标准,涵盖系统接入、调度运行、并网检测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编制出版风电场电气部分典型设计,解决风电建设没有规范、接入电网没有标准的问题。同时积极参与风电行标、国标编制,编制行标33项、国标17项。
除了标准和规范的空白,风电场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电力系统脱节的问题也曾深深困扰电网企业和风电场商。在风电发展初期,有的风电运行人员甚至不清楚什么是电网的高峰低谷,不清楚电力系统需要实时平衡,也不知道损失平衡电网就可能出事故,甚至术语和参数也无法和调度部门相统一。风电场负责人也坦言:“发展太快了,最缺专业人员。”为了帮助风电场提高运行水平,电网企业编制风电并网服务指南,开展风电场运行人员岗前培训,累计举办600余次培训班,培训风电场运行管理人员近1万人次。
未来:构建大电网,承载大风电
甘肃瓜州城外,一片茫茫戈壁。然而当风机和铁塔闯入眼帘,景色为之一变。750敦煌变电站撒出条条银线,银线旁边是排排随风悠闲地转动着的白色风机,配上黄色的戈壁与火红的落日,颇有“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
依托着条条电力外送通道,风电如同滚雪球般发展起来。当年甘肃750千伏线路还未开工,风电场商闻风而动,云集河西走廊;去年新疆与西北联网,新疆几大风区又是一派火热盛况。业内人士越来越了解,依托更大的电网,才能消纳更多的风电,乘着外送的东风,风电才有飞翔的翅膀。
一组数据也证实了这点。今年5月14日,蒙东电网风电日发电量占比达到72%,其中二分之一风电电量由东北电网吸纳;4月26日,蒙西电网风电日发电量占比达到28%,其中三分之一电量由华北电网吸纳。
这样的战略也由我国电源与负荷特点决定。风电电源集中在三北地区,而我国抽水蓄能资源却多集中在三华电网,将风电的不稳定性分散到全国大电网中,可以利用中东部电网的调峰资源平抑波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2011年华北、东北电网通过抽水蓄能增加接纳风电量14.3亿千瓦时。
风电的未来注定需要更大的空间和网络承载。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到2015年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亿千瓦,2020年达到2亿千瓦。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始全盘规划电网输送能力。
张正陵介绍,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发展思路,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了各风电基地输电规划,按照“先省内、后区域、再全国”三步走的原则安排风电消纳市场,提出了各风电基地省内电网建设方案和区外消纳电网方案,将“三北”风电基地和“三华”电力市场规划为一个整体,为实现我国风电发展目标提供大电网平台。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韩丰进一步解释,“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地提出了不同水平年各风电厂的建设方案和区外消纳方案。与风电基地相关的特高压工程中有:哈密—郑州,送出能力800万千瓦,目前已开工建设;哈密北—重庆,去年12月上报核准;锡盟—南京,输电能力900万千瓦,去年12月上报核准;张北—武汉,输电能力1000万千瓦,正开展可研设计;酒泉—衡阳,今年12月上报核准申请。这些大区联网工程建成之后,基本能够满足‘十二五’风电并网装机1亿千瓦的规划。”
8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我国并网风电超过5000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的汇报》上批示:“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狠抓风电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有效解决了风电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我国并网风电跃居世界第一,成绩来之不易。要再接再厉,完善制度和规范,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构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高效配置、安全运营平台,为我国新能源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风电大网”到“风电强网”,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