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采用数据为基本现代化省控考核断面数据
(三)主要问题
1. 环境质量改善效果不及预期
地表水达标水平依然较低,太湖(无锡水域)的水质仍不稳定,蓝藻水华威胁仍未解除。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虽然在逐年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总体在上升,但公众的直接感受并不明显,满意度也不高。经济总量大、国土空间窄、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综合治理缺乏系统性,农村生活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
2. 环境治理工程的系统性不强
以河道整治和湿地保护为代表的生态工程,主要精力仍放在岸坡建设和绿化美化上。控源截污不彻底、基底构建简单,生态修复浮于表面,水质改善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工程无法发挥长期效用,河道治理与湿地修复仍然没有走出黑了治、治了再黑的怪圈。
3. 环保基础设施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而处置利用能力没有实质性增长;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但污泥处置能力跟进滞后;废旧家电回收网络缺失,基本无处置能力;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单一、处置能力跟不上行业发展需要。
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上聚焦,向质量、效益的提升上聚焦。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优化经济发展、倒逼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中的作用,这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面临机遇
1.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从体制机制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观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向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绿色、低碳发展,将是“十三五”期间无锡经济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核和必然要求。
2.新的法律法规为环保与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批法律法规和行动文件,为强化无锡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法人和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维护无锡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3.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奋斗目标为环保与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2014年末,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视察时为我省确立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发展新定位。落实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在保护环境建设美丽无锡上更加奋发作为。
4.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化解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机遇和手段。2015年8月,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十次全会提出的“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把产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目标定位,和向高、向轻、向优、向绿的发展定位,不仅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好机遇,也提供了有力手段。
5.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社会基础。“十二五”期间,通过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新观念、新知识,实施公益环保、生态创建等一系列活动,使各级组织、社会团体、企业、公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保护环境逐渐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志愿行动和自觉行为,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