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2016跨界环保成风潮 众多企业纷纷抢滩登陆环保巨轮

添加时间:2016-12-30 11:47:53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中小企业夹缝中生存

 

然而,大型国企央企进军环保产业,对中小型环保企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市场冲击。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在采访时曾表示,长远来看,这些大企业进来后将加剧整个行业的竞争和整合,加速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如果一些小企业本身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缺乏某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只是同质化的竞争,小企业的困境就很难改变。

 

那么中小型企业面对大型央企、国企的涌入,应该如何在这种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自身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绿色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夏青认为,技术决定前途。中小环保企业应在某一领域深耕精耕,寻求创新,做到独具特色,拒绝流水线式的生产。掌握了“绝招”,再不断地优化技术减少成本,就能在竞争中求生存。

 

事实上,中小环保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路径用老百姓熟知的话来描述就是“创绝招”“傍大款”“抱团取暖”,或走上“一招鲜吃遍天”的路,或被收购、搞合作,依靠绝招走共同富裕的路。因此,中小环保企业必须要创新,必须有绝招,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同时,面对国企的跨界进入,中小环保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加强与国企之间的合作,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融入环保产业新的生态圈。

 

上市公司跨界抢食

 

2016年,进入环保行业的新兵数不胜数,其中也包括一些跨界前来抢食的上市公司。盈峰环境、中再资环便是典型代表。

 

盈峰环境原名是上风高科,主业为漆包线销售业务。在主业不济的情况下,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型为高端装备制造及综合环境服务商。而这一事件的背后推手竟是美的集团少东家何剑锋,他的推动为其转型环保产业增添了不少想象空间。

 

而且盈峰环境图谋不小,未来业务规划涵盖了水、气、固废的监测及治理。实现的方式则是大举并购,设立了30亿元的盈峰环保并购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该公司环境监测及治理业务占比已由2015年底的16%升至36%。

 

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资环)原名是秦岭水泥,主业为水泥制造,由于连年亏损几度面临退市。为此,在2014年通过重组,将原有水泥业务剥离,主营业务转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与拆解处理。从一度濒临退市,到摇身变为再生资源龙头,中再资环的成功转型依赖于势头大好的环保产业。

 

除了盈峰环境、中再资环,像东方园林、普邦园林、首创股份、中电环保等上市企业,均纷纷加大在环保领域的布局,不再拘泥于某一细分领域。

 

此外,环保的并购步伐不仅止步于国内。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环保走出去的道路更加畅通,也变得更加急迫,布局走出去战略,俨然成为很多国内环保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统计,仅2016一季度,环保领域就开展了6起对外收购,总额达128亿元,是2015年海外并购总额的两倍多。

 

2016年3月,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以14.38亿欧元正式完成对EEW公司100%股权的收购。该笔交易,成为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并购项目。显然,通过对发达国家一些发展较好的环保技术或运营企业的并购,从而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除了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环保企业的并购外,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环保企业加快对国际上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拓展,成为“走出去”新的领域,尤其是在国内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项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走出去对于很多环保企业而言或许是新的选择。

 

2016年是环保行业风生水起的一年,一系列环保政策频频出台,一批批非环保企业涌入环保市场。这些都将给中国的环保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催生新的市场竞争,同时也将给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新的希望。小编相信,随着中国环保市场体量的的日益增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环保市场,中国的环保事业或许会也因他们的到来迎来新的高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