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报告|62.4万违建项目 近九成即将合法化

添加时间:2016-12-21 14:04:04 来源:绿网环保

 

这是史上违建项目公开力度最大的一次。然而各省公布的时间不同,格式不一,项目庞杂,公众很难从中获知信息全貌,为了便于公众知情,参与监督,广州绿网将所有省份公开数据格式统一化,并深入分析,发现诸多有价值的结论,比如:

 

62.4万违建项目的清理成果,反映出老环保法的执法效能弱。单看工业清理项目,平均每7.6个工业企业法人对应一个违建项目。

 

新环保法实施后,仍有近万个项目环评违法,该事实拷问“最严”环保法究竟严在何处?

 

地方政府非但执法不力,还带头违反环评制度,以政府及其相关组织为主体的违法项目有5703个,涉及违法责任主体2345家,集中在浙江、湖南、海南三省。

 

污染大户钢铁、火电、水泥等企业违建情况严重,或是雾霾主因。

 

九成产能严重过剩项目未淘汰,阻碍产业政策落实。

 

所有火电在建非淘汰项目全部在不允许新建的红色预警省份。

 

安徽、湖北等省环境监管水平极低,清理数量较少,或至众多违建项目继续“潜伏”。

 

“清理”之名雷声大雨点小。全部违建项目中,仅10%淘汰关闭,90%用“整顿规范”、“完善备案”等不痛不痒的措施,事实上,相当于给企业登记完善之后,绿灯放行。

 

……

 

环保部46号文提出“三个一批”的概念,即淘汰关闭一批、整顿规范一批、完善备案一批。但从各省公开的明细表中可以看到,众多污染、产能过剩项目本应淘汰关闭,在清理中依然被纳入整顿规范和完善备案之列。

 

 

比如内蒙古德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200万吨钢铁项目。该公司在2013年就曾因涉嫌多项违规被媒体曝光,包括未批先建、违规排放、无证生产违规钢材等,但本次清理却依旧对该企业的钢铁项目维持保留决定。更有甚者,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二矿项目,环保部曾于一年前以“环办函[2015]1604号”文件予以否决,但该项目借此次清理之机,计划以“完善备案”方式“合法化”。

 

类似企业还有很多。广州绿网对此追问:在环保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面整顿和清理这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之后,到底多少项目真正得到清理?近九成项目只是“整顿规范”、“完善备案”,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在这一次清理中得以洗白?后续整改措施如何?公众应如何持续监督?

 

根据环保部要求,这62.4万“黑户”罪分三宗: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未验先投。直白来说,一个项目要上马,必须得到工商、环境、税务、发改等部门的批准,相当于“准生证”。环评,就是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的“环保准生证”。环评对于一个项目能否诞生,有着一票否决权。环评要对企业选址、保护人群、当地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水平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以此为限制条件,来判断一个项目污染严重与否,是否可以生产。

 

这一预防性制度,本应对环境和健康“守土有责”,事实上这几十年来,却沦为“纸老虎”。由于立法漏洞、执法力量和惩罚手段薄弱,大量项目没有“环保准生证”就开工生产,不乏长达二十多年无环评审批、无三废处理设施者。劣币驱逐良币,由于这些黑户长期存在,那些办了环评“准生证”的企业会认为自己多此一举,而处于观望的新增项目,看到环评违法成本很低,也倾向于绕过环评,违法开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单纯一次的整顿和全面清理,是否就能真正杜绝未来违法违规项目的产生?为什么规划环评说了不行,而项目还是能落地?为什么国企、政府及政府部门会带头违反环评制度?那么多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他们披露了足够的环境信息吗?给企业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呢,有否做好尽职调查?环保部门的信息公开水平如何、环保执法到位了吗?

 

为此,广州绿网建议:

 

进一步评估各地清理力度,必要时可再次清理或核查,做到真正清理,而不是“清而不理”。各地区各部门应参考本次排查结果,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十小企业必须全部关闭。对于清理结果,应持续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严格环评执法,新环保法和新环评法给项目环评的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这需要执法部门的严格执法来实现。安徽、湖北、天津、广西、甘肃、上海等地环评执法力度弱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

 

统筹考虑整个环保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环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将政策环评、规划环评、排污许可同项目环评关联起来。全面公开环境决策信息、规划信息、执法信息,促进社会公众监督。

 

广州绿网已于2016年12月19日完成62.4万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数据分析和研究,并已于2016年12月20日将报告全文寄送至国务院、全国人大环资委、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