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粒径对液滴雾炬的影响
由于旋风分离器入口为切向进气方式,而切向进气包括内旋和外旋2种方式(见图3)。对配置2个对称旋风分离器的锅炉而言,由于操作空间限制,从外侧喷射还原剂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从外侧喷射时,对外旋分离器而言,喷射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称为顺喷),有利于液滴扩散;而对内旋分离器而言,喷射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称为逆喷),喷射雾滴需克服气流方能继续向前扩散,分别对顺喷和逆喷时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图4为不同粒径、不同喷射情况下液滴轨迹与停留时间关系。由图4
(a)和(b)可知,当液滴粒径为20~200μm时,顺喷时液滴在气流的带动下,很容易喷到对侧壁面,而逆喷时则喷到壁面较少。但仍有部分喷到对侧壁面,发生湿壁现象。由图4(c)可知,液滴粒径为20~100μm时,无论顺喷还是逆喷,其喷射距离都比较短,甚至不到通道宽度的1/2(只给出了逆喷,顺喷结果也相差不多),这势必会影响还原剂的覆盖面积。而从图4(d)给出的液滴粒径范围在20~150μm时的液滴轨迹可以看出,此时液滴轨迹刚好覆盖整个烟气通道,并且基本不与壁面接触,而蒸发时间也较符合烟气脱硝过程对蒸发时间的要求。因此,后文的研究中采用液滴粒径范围20~150μm、逆喷形式。当然,粒径范围与分离器结构以及气流速度等有关,改变工况其粒径范围也需作相应改变。
2.2液滴喷射参数
图5分别为液滴停留时间、粒径、表面温度及还原剂浓度与喷射距离的关系曲线。由图5(a)可知,停留时间与喷射距离基本呈线性关系,喷射距离越长的液滴停留时间也越长;根据图5(b),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加,所有液滴粒径均逐渐减小。当喷射距离达到3.75m时,所有的液滴蒸发完毕;而从图5(c)可以看出,在炉膛高温的影响下,液滴表面的平均温度逐渐上升到沸点温度,然后开始蒸发,达到稳定状态下,液滴温度基本维持在沸点温度(100℃),直至蒸发完毕;根据图5(d),还原剂在烟气中的局部浓度有一个先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在于:在射流的中心区域,液滴的数目较大,并且此时已有部分液滴完全蒸发和扩散;在液滴喷射的起始区域,液滴还未完全蒸发和扩散,因此,烟气中还原剂的浓度还较低;在射流末端的液滴颗粒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