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重走长征路丨华能集团:薪火相传长征路

添加时间:2016-10-24 16:31:09 来源:中国电力报

 

对于他们而言,被蚂蟥咬、揣个馒头出门干一天活、一个月不下山……这样的事情都是家常便饭。杨帅自称这群“小伙伴”是新长征路上的“红军”,在2014年工作的涂越贞看来,长征是一种信仰,支撑并激励着他们攻坚克难。

 

夹金山、泸定桥、大渡河……一个个长征史上耳熟能详而惊心动魄的名字。1990年,为支持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华能敢为人先,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设太平驿水电站。26年来,华能在四川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建起了19座水电站,为祖国建设输送绿色能源,为革命老区带去了光明和希望。

 

“当你在90米高的风机之顶俯瞰山川之时,就会明白所谓偏远的山区也是别有一番景致。”苦吃多了以后,新能源陕西公司沈口子风电场值长

 

奉献:人民利益高于天

 

山路盘旋,车辆几乎冲下悬崖,又在尽头拐弯冲上,向上盘去。车辆贴着山崖行进,路的另一边,是万丈悬崖,山脚下,大渡河如同一条白练,奔腾远去,一团团云气从山谷间腾起,云气稀薄之处,露出青黛的山头。

 

在连续拐弯23个弯道以后,我们来到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黄草坪村。山腰之间,一排排白色小楼掩映在苹果树之间,使人仿佛来到一片世外桃源。数年之前,“世外桃源”这个词对黄草坪村民而言意味着苦难的生活。

 

苹果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山上山下货物运输全靠人背马驮,“一个精壮劳动力一天山上山下往返两次,每次能背100来斤苹果。”该村村支书李春明介绍。

 

2014年,在华能康定公司支持下,黄草坪村修建了2.6公里的下山水泥路,人员物资往返靠人背马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车车的苹果运送下山,成为该村村民创收的主要来源。2015年,该村苹果收入达300余万元。

 

纵览红军长征路线不难发现,红军长征走过的都是偏僻、险峻、苦寒的人迹罕至之地。数十年来,华能人也沿着红军长征路线,扎根大山深处、扎营大江之畔,以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点亮偏远山区希望之光,只为那个朴素的愿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对于华能人而言,奉献是一种承诺。

 

1965年,毛主席重回江西,面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的红土地,看到当地群众的生活现状后,作出庄严承诺:要给井冈山人民送一颗“小太阳”。为了“小太阳”能在这块红土地上早日升起,华能秉承回报老区的“红色”理念在江西投资建成了第一家“红色”电厂———华能井冈山电厂,2008年,华能瑞金电厂建成投产,该电厂作为江西南部唯一大型电源支撑点,为老区近1000万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实现了毛主席当年重上井冈山的夙愿。

 

对于华能人而言,奉献是一种使命。

 

“甘肃很多地方的扶贫,最需要的就是修路。”华家岭风电公司总工程师王景龙说,华家岭所在通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8月1日,华家岭乡新站村村民为风场送来了一面锦旗——— “心系百姓献真情,修路助村解民忧”,就是因为华能投资500多  万修好了他们泥泞不堪的乡镇街道。作为进驻当地的第一个中央企业,华家岭公司践行华能“三色公司”使命,发展中不忘百姓,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百姓们直说,从没见过这样的企业。

 

“既然把项目放到了这里,我们就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把项目建设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这里的群众早受益,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华能延安电厂筹建处员工表示。

 

“冬日里来满雪山,照金来了刘志丹,星星之火被点燃,领导群众打江山。”这首《北上照金当红军》的歌曲在陕西铜川照金一直传唱至今。上世纪30年代起,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军在照金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为助推老区发展,2007年底,中国华能在西北地区全资建设的第一个电厂———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建成投产,这也成为中国华能对革命圣地能源发展的承诺。

 

对于华能人而言,奉献是一种责任。

 

1997年,华能四川公司以“稳藏兴康”的政治责任感,翻越二郎山、迈过泸定桥,进入甘孜州开发瓦斯河流域冷竹关、小天都电站,成为第一家进入藏区的央企,华能人受到了甘孜人民 “像当年欢迎18军进藏一样”的热烈欢迎。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