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碧水源与三聚环保谁将率先达到市值千亿元?

添加时间:2016-10-19 13:30:38 来源:中国经营报

 

狂飙

 

数据显示,在2014年、2015年,三聚环保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50.65%、89.31%,整体上领先于碧水源的10.08%、51.17%。

 

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资本的蜂拥而至。

 

虽然都身处环保行业,且增长势头迅猛,但碧水源和三聚环保严格来说并非同一细分领域的公司。碧水源“大本营”在水处理领域,是中国唯一一家全产业链膜技术公司,也是目前全球承建10万吨/日以上MBR(水处理工艺)工程最多的企业,目前正在尝试通过收购中矿环保等方式,切入固废处理领域。而三聚环保原本是一家在煤化工、石油炼化加工等领域贩卖能源净化产品的公司,但是通过立足传统能源净化业务,积极拓展化石能源高效转化业务,已升级为能源、环保一体化综合服务商。

 

尽管资本市场被看好很可能成为率先突破千亿市值的环保上市公司,但碧水源和三聚环保的现状并非全无隐忧。目前来看,现金流的紧张和毛利率的下降是两家公司共同面临的难题。

 

根据最新发布的上半年财报,在2016年、2015年、2014年三年的上半年,碧水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55亿元、-7.96亿元、-4.65亿元;三聚环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95亿元、-2.81亿元、-1.66亿元,两家公司都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碧水源方面解释说,现金流压力“主要是报告期内工程采购付款增加,大额投标保证金增加,而销售回款减少所致”。三聚环保方面则表示,虽然公司销售回款增加,但是存货采购等现金流出增加、员工规模和薪酬支出相应增加,另外相关税费规模也相应增加了。

 

前述受访券商分析师认为,虽然PPP模式已让环保公司订单增加,但PPP订单并非越多越好,应当量力而行,因为PPP项目庞大的中标金额对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是个很大的考验;PPP项目建设期1~3年居多,投资回收期少则两三年,多则二三十年,体量较大的PPP中标项目对上市公司的现金周转势必形成压力。该分析师警告,如果PPP项目的商业设计方案不合理,将让原本轻资产的公司变成重资产公司,因此参与其中的环保上市公司应当谨慎选择项目。

 

同时,碧水源和三聚环保相关主营业务都出现了毛利率下降的趋势,也十分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碧水源的毛利率下降了-11.74%,其中,按照产品分类,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净水器销售、市政与给排水工程毛利率分别下滑4.56%、4.80%、8.73%。

 

三聚环保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7.25%下降到24.7%,下降幅度约1/3,其中,能源净化综合服务、能源净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从去年同期的40.45%、28.6%下降到24.95%、23.21%。

 

营业成本是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碧水源的营业成本分别同比增长164.39%,三聚环保能源净化产品和能源净化综合服务的营业成本分别同比增长50.25%、287.72%。成本增加幅度远远大于收入增加速度,造成了碧水源和三聚环保毛利率的下滑。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进入环保领域,相关参与方都应该警惕恶性竞争的发生。比如,过去两年,在垃圾焚烧治理项目的竞标环节中,竞标企业在单价上的恶性竞争,既不利于相关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应该避免类似情况在环保行业的其他细分领域出现。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中也指出,近年以来,环境治理领域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但综合服务能力仍然偏弱,创新驱动力仍然不足,恶性竞争频发,监管执法监督不到位、政策机制不完善、市场不规范等原因,影响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未能得到有效释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