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民建马扎根:推广新能源汽车应合理布局充电设施

添加时间:2016-10-17 11:58:45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三、推广新能源车的主要问题

 

1、续航里程的困扰

 

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在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由3年前的80-90公里在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整车性能的提高已经提升到140-160公里,但依然没有达到用户的期望值。根据客户调研,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要达到300公里以上。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提升依然任重道远。为了解决技术与需求的矛盾,再加上到2020年企业油耗要达到5升的目标,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加快插电混合动力(Plug-in)车型的开发和市场投放力度。但由于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布局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要求,使得插电混动汽车的使用变成了传统汽油车,依然无法实现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目标和初衷。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可使用性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消费生态的瓶颈和关键因素。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量已达近50万辆。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相比,充电设施建设远远落后。截至2015年底,国内车桩比大约为7:1,远低于1:1的标准配置,车桩比失衡严重。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上扬,充电桩建设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形成制约。虽然在2015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两个纲领性文件,提出充电桩建设要按照“桩站先行”的原则,适度超前建设来助推充电设施的建设,但在具体建设时受各种因素比如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小区物业和业主对新能源车认识上的滞后和担心等等因素,使得充电桩建设依然缓慢,加速充电桩建设势在必行。

 

2、充电兼容性困扰

 

国内的充电网络之前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充电接口不统一,各家企业在充电桩建设中各自跑马圈地,采用的充电设施接口标准不同,充电设备的兼容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车厂的充电桩只能适配自己的汽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充电桩的发展,对于充电运营商而言也会降低设备的利用率。

 

2015年12月,国家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新标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进行了有效提升。虽然充电接口在新标准下实现了统一,但过渡期内安装的不同类型充电桩仍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充电便捷性困扰

 

按目前充电时间和充电桩的分布,以及个人充电桩建设的诸多不利因素,充电的便捷性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的重要原因。

 

4、对于分时租赁交还车最后1公里的困扰

 

为了市场培育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普及而推出的分时租赁模式,考虑运营成本主要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很难在所有点上进行布设,实现DoortoDoor的便捷取车和还车。

 

四、建议

 

1、合理布局充电设施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行了中长期规划,但仅仅是指导性文件,对充电设施的建设还要进一步细化。为解决人们用车出行和车多桩少的矛盾,充分结合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快高速公路直流充电桩的建设,在需要充电时,仅用短暂休息的30分钟就可以实现充电80%,车主就可以继续前行。在市区内,有条件的加油站也可以装设直流充电,车主需要时,就像加油一样,短时就可以完成充电。有条件的住宅小区也可以适当安装一些直流充电设施。

 

2、个人建设多人共享成本分摊

 

考虑到电网负荷和错峰用电,私人购置的新能源车辆应该在小区内建设交流充电桩,利用晚间进行充电。在住宅小区内可以推广个人建设,多人共享使用,提高充电桩利用率。

 

3、企业建设社会公用

 

现在的购车用户主要满足上下班的需求,许多企业已建立了职工停车场,可以在职工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建立新能源车的停车充电专区。

 

4、充电APP+云服务+远程智能管理+导航地图显示

 

目前各家充电桩运营公司在这方面均有所布局,通过APP为用户提供充电站实时定位,提前进行充电车位预约,远程监控充电状态,故障实时预警,在线进行充电费用支付等服务,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但由于运营商过多,建议整合成一个APP平台。同时尽快实施导航地图更新,在导航系统中标注直流充电桩的位置选项。

 

(作者系民建上汽委员会会员:马扎根、龚建平、荣宏、曹建荣、严洪江、宋红年、陈新毅,文章执笔人马扎根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工程部整车分部高级总监、高级工程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