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江苏省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添加时间:2016-10-17 14:36:31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

 

——产销规模稳步扩大。至202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汽车整车年产量超过260万辆,其中乘用车235万辆,商用车25万辆,汽车产销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8.5%。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企业1家,年产值超500亿元企业3-5家,行业细分市场进入全国前十的整车企业3-5家。

 

——产品结构更趋优化。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产量达10%以上,其中新能源客车占客车产量50%以上,新能源乘用车占乘用车产量比例大幅提升。

 

——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明显提升,整车及关键系统部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具备商业化条件,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突破。

 

——能效水平明显提升。汽车燃油经济性显著改善,能耗水平明显降低。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水平达到5.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重点

 

(一)新能源汽车

 

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加快研制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控制与检测等装备,开发新型超级电容器及电池组合系统;重点开展高比能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等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到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400公里左右。

 

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化附件的研发。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研究,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进度。推动轻型载货汽车和专用车的电动化,提高车型续航能力,满足城市物流配送和市政环卫等专项作业的需求。

 

加强对新型充电设施及装备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对关键技术的检测认证办法、充电设施消防安全规范以及充电网络监控和运营安全等方面给予科技支撑。支持企业探索发展新的充电模式,实现更安全、更方便的充电。

 

(二)高效节能汽车

 

以大幅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技术研究,开发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和机电耦合装置,支持开展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均质燃烧以及涡轮增压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控制技术的研发。支持研制六档及以上机械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突破低阻零部件、轻量化材料与激光拼焊成型技术,大幅提高小排量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开展高效控制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技术研究。

 

(三)智能网联汽车

 

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环节,抓紧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建立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重点突破传感器、控制芯片、车载通讯、操作系统等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和智能车载终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网络汽车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智能网络汽车大数据交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网络、智能电网及智慧城市等的协同机制,探索多领域联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模式。

 

(四)关键零部件

 

着力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和水平,增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新型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电子驻车等汽车电子系统。利用新材料、轻量化设计等最新技术,提升汽车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造提升整车、汽车碰撞安全性、平顺性以及排气净化、能耗及抗干扰检测技术等。为特种车辆提供高性能、长寿命的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压件、轴承、智能控制系统等基础零部件和核心技术。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大力推动动力转型升级。开发新一代动力电池、充电技术研发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快车用动力系统的转型。建立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体系,培育示范工程。加快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力度,提高公车采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运营,加快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施基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新能源汽车配额管理制度。

 

加快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实施建设和运营、整车租赁等服务领域。加快建设以住宅和办公场所充电为主,城市公共充电为辅,城际间快速充电为补充的充电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城市及城市间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和城际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和运行监控网络,建成覆盖运行车辆、充换电站、服务设备的大数据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信息交互和智慧服务,为用户使用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业务新模式,推进租赁业务与现代信息平台融合,支持充电装备企业开展充电设备技术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在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的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模式,在个人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性、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