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河北定州市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大型煤电基地鼓励热电联产 发展风电产业核心零部件技术(全文)

添加时间:2016-11-03 12:21:05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农村薄弱中小学校维修改造工程,全力推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计划,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探索建设教育云资源服务平台,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三)切实解决就学难问题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扩大公共教育服务供给。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学习点位,在人口密度过大、适龄儿童多的区域规划新建学校、幼儿园,将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全市中小学教育的资源整合,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就近入学制度。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适当扩大办学规模。

 

  (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具有定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突出能力建设和专业特色,确保培养的人才用得上、干得好。

 

  五、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科学配置床位、医技人员。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构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和补充卫生应急储备库物资储备,提高卫生应急队伍装备水平,推进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完善信息报送、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制度,重点抓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逐渐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积极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完善辅助设施,达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基本配置要求。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制度,建立药品零差率销售长效补偿机制,加强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健全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降低药品价格,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强化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配置率达95%以上,生活饮用水水质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0/10万左右,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5.5‰和6.5‰。

 

  (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建立与新兴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优化医疗机构内部工作流程,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探索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推进“医联体”建设,组建定州市医疗集团,逐步构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格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努力搭建吸引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和疏解京津医疗服务功能的平台,巩固定州与京津名院建立的合作关系,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项目和合作内容,开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学科建设、远程诊疗、医师多点执业以至合作办院等业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新建河北中天医院、定州李亲顾医院、定州清风店医院,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三)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管理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建档率,城市居民建档率达到95%、农村居民达到90%以上。加强乡村医生管理,优化乡村医生学历结构,规划期末乡村医生总体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医疗水平较高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保障农村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改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鼓励乡村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政策,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建立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和执业环境。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按照科学设置,合理规划的原则,新增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四)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在规划期内,争创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重点专科3个,专病3-5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全部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一定比例约30%。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面启动区域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完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体系,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加强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建设,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国医堂”及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医师承教育制度,做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以及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积极创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大力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及百院千场大讲堂活动。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推进中医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吸引京津优质中医药资源在定州共建、新建中医药机构,加强中医药事业交流合作。

 

(五)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区域医疗中心”的卫生发展目标,着力实施“医疗机构上档升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增设完善卫生服务机构”三大工程。突出公立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地位,抓好重点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建设。逐步将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精神病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将李亲顾、东亭、叮咛店、清风店4个中心卫生院发展成为二级医院,将卫生中等专业学校由普通中专晋升为普通大专院校,建设急救中心、传染病医院和中心血站,发展成为辐射周边的区域医疗中心。

 

逐步提升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配齐卫生监督设施设备和人员,满足卫生监督工作需求;充实妇幼保健、精神病管理机构人员力量,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为满足医疗事故医学鉴定需要,成立医学会、设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为满足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考试需要,设立考试培训中心;为满足新生儿疾病筛查需要,设置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  

 

(六)扎实推进全国健康促进市建设

 

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引导政策,充分发挥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到2016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2014年提高20%,成人吸烟率下降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总结适合基层实际、可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公共安全和人口管理

 

(一)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平安城市建设。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继续防范和打击各类邪教和恐怖破坏活动。针对城乡结合部、治安重点地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群防群控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建立广覆盖的心理健康疏导机制。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等基础性工作。建筑设施按规定要求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并配备执法人员和应急车辆。适应新形势需求,完善法庭办公条件,加强法庭信息化建设,重建或重修李亲顾、叮咛店、南城、清风店、邢邑等法庭,实现大审判法庭、“一乡一法庭”、数字法庭建设目标。

 

(二)加强安全防治管理

 

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机制,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强化乡镇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深化各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监管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改善调查取证、执法、应急救援等执法装备、车辆。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平稳态势。

 

(三)建立质量发展分级责任制

 

加大对品牌培育、技术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的资金、技术、设备投入力度,明确市财政安排专项预算资金对质量、标准化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提供财政保障。积极构建企业主体、政府监管、市场调节、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责任制,分层级组织开展质量强市、强县、强镇、强企活动,维护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发展。

 

(四)创新人口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二胎生育政策,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调控体系和管理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市年均人口出生率稳定在14‰左右,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6‰左右,常住户籍人口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人口出生素质有明显提高;增强孕前优生服务能力,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服务率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确保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接受规范的优生咨询服务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85%以上,对生育病残儿夫妇再生育指导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均等化服务、多元化管理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五)提升气象台站服务能力

 

贯彻气象服务定州经济发展战略,建立覆盖全市的综合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完善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和标准化社区;推进民生气象精细化预报服务工程建设,升级天气预报会商系统,建设气象科普基地,实现气象科普资源共享;推进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地面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发射系统;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推进气象“一流台站”建设工程,建设定州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指挥平台,升级改造定州气象台站网络系统,切实增强基层台站的综合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六)扎实推进人防建设

 

进一步规范防空地下室建设管理,深入抓好防空地下室竣工验收,确保“结建”建收率达到100%。对已建成投用的人防工程实行挂牌保护,坚持做好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处于良好战备状态。加快谋划直属公用人防工程和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大力开展人防工程开发利用,切实提升人防工程惠民服务能力。

 

  (七)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加大志愿服务类、慈善公益类、社区事务类、文体活动类、社工类等社会组织扶持力度,强化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及政策资金支持。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推进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指导社会组织依法、依章程开展活动,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加强专业化社工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第九章 坚持绿色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十三五”时期,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协和共生,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定州、美丽定州。

 

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

 

(一)优化生态布局

 

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生态保护、建设管理等手段,使定州空间结构布局、组织功能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合理铺设水、电、管网设施,尽可能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实施高标准绿化工程,美化绿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彰显自然特色。保护城市周边自然景观,做好新区项目规划,优化唐河湿地等滨水地区用地布局,控制临水建筑高度,突出公共活动功能,保证生活岸线的开放性。

 

(二)做好城乡绿化

 

按照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要求,加快城市整体绿化、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城市增绿森林工程、城郊休闲森林工程、河道绿化森林工程、绿色廊道森林工程、乡村产业森林工程、生态文化森林工程等“六大”森林工程,形成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实现“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力争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0%,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城市道路绿化率达95%以上。大力开展环城林、环镇林、环村林建设,推进立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乡村道路、庭院、房前屋后绿化,改善人居环境。10%以上的村达到“绿化示范村”标准。实施以水系、公路、铁路为主的通道绿化,绿化率达到98%以上。

 

(三)实施生态工程

 

1、林业生态工程。巩固全市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果,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2、平原绿化工程。以乡村道路绿化、河道沟渠绿化和农田林网为重点,高标准补植完善,加快形成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交相辉映的森林景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绿色廊道工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对现有绿化带进行全面景观提升,重点完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省干道两侧绿化带建设,使之形成远近交替、高低搭配、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立体式景观效果,初步形成“百里绿色景观大通道”。

 

4、绿色家园工程。村镇绿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增加林业效益为目标,以村镇周边、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为重点,配合环村林带建设进行绿化、美化,加快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努力营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绿色家园。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培育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营造木质原料林、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种养殖业等绿色产业基地,实行定向培育,集约经营,培育优质林产品,打造“百里绿色产业大长廊”。

 

1、建设万亩林业产业基地。重点以唐河、沙河沿岸的清风店镇、留早镇、西城乡、李亲顾镇等乡镇为中心,向两岸辐射发展,建设万亩以速生杨等为主的工业原料商品林,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

 

2、建设万亩优质果品示范基地。以德胜农林、黄家葡萄酒庄和农大幸福邑农场为依托,以留早镇为中心,发展以葡萄、核桃、梨和桃为主的万亩优质果品示范基地,全市果品年产量突破600万公斤,实现年均产值2.6亿元。

 

3、建设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鼓励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在叮咛镇、周村镇、息冢镇等具备条件的乡镇优先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建设以白术等药材为重点的千亩特色中药材基地,改造低产低效林,提高中药材品质和产量。规划期内,新增出栏土鸡、鸭等家禽150余万只,新建林下养殖示范园3个。

 

(二)发展林产加工业

 

促进林产加工企业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引导和促进资源、资金等产业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动林业产业由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模式转变,逐步形成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结构合理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