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调查的8类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中,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以及采矿区的土壤点位超标率均超过30%;同时,工业园区的土壤点位超标率为29.4%,接近30%。
此外,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 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步升高的态势。总体而言,我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日趋严重的土壤污染已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产品生态安全以及人体健康等构成威胁,其防治已势在必行。
4.2.土壤修复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持续有效的商业模式制约行业突破发展
相比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由于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长期以来,其所受到的关注度较低,加之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治理投入资金有限,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以试点示范项目为主,且大多数为场地污染修复,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JIEI)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公开招投标和签约的修复工程项目28项,投资金额约15亿元;2014年,我国(大陆地区)已开展、完成和招投标过程后中标的土壤修复项目40项,投资金额约17亿元;2015年至今,我国公开招投标的土壤修复项目32项,投资金额约23亿元。从招投标项目的数量及投资额看,近3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投资额虽有所增加,但规模仍旧较小。从土壤修复项目的类型分布来看,2014年和2015年,场地修复项目占比分别达82.1%和78.6%,试点主要集中在场地修复,而耕地修复、矿区土壤修复等占比则较低。
除一些具备较大商业价值的城市棕色地块或能找到明确责任主体的工业污染场地,分别由受益开发商或污染主体承担治理投入外,目前国内所开展的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大多数仍主要依赖政府财政出资。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项目数量总计为42个,其中政府项目19个,企业项目23个,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专项资金,融资渠道单一。从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看,修复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财政负担完成治理任务显然并不现实。但由于目前土壤修复领域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社会资本多处于观望状态,资金瓶颈制约着行业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探索并建立持续有效的商业模式已成为土壤修复治理的关键和迫切需求。